高福生:温情低保缘何频遭李鬼染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14:44 新浪财经 | |||||||||
高福生 用高档手机、养名贵宠物、就业收入隐瞒不报……近日,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在对区内低保户进行入户调查时,发现了不少诸如此类与低保户身份极不相称的现象,共涉及50多户80多人。根据有关规定,区民政部门决定停发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于工作做得细,被清退出低保行列的这80多人目前无一人“上诉”。
低保作为施予弱势群体的一项社会福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满含着各级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温情关怀,更折射出以人为本的熠熠光辉。低保“保低”的属性决定了低保应是动态的救助机制,注定了它应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谁的家庭收入降到了保障线内就把阳光照到他们身上,谁的家庭收入上去了就让他们从这儿退出去。 但实情却并非如此。近年来,关于低保的荒诞新闻不断充斥新着我们的眼球:有数千死人“集体”领低保的;有干部像下岗职工一样领低保的;有使用高档手机、饲养名贵宠物、开着豪华轿车领低保的;还有管理者把低保名额悄悄给了自己本就富裕的亲戚朋友的……作为“活命钱”的低保金正频频被一些人有着隐性收入的“假困难人员”和四肢健全、但不愿改变现状的“懒汉”们“截流”。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温情低保”频频遭遇“李鬼”染指? 目前,城市低保对象的界定大多以家庭收入为标准,由于劳动者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家庭隐性收入难以完全核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能通过个人申报、入户调查、信函索证、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等方法来核定。加之现有机制中缺少严厉的骗保处罚条款;群众举报有时又碍于情面或担心打击报复;民政部门和街道的调查有时又会受到手段的限制;有些单位还帮着低保户出假证明……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频打“擦边球”,跻身“低保”行列。 还有一些人,低保吃起来理直气壮,一旦要退就“惊天动地”,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到有关部门上访吵闹。一些领导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热衷于“花钱买稳定”,遇有这样的事件(明知是无理取闹),也要基层想办法消化解决,结果是人为地造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低保金不是“唐僧肉”,不应该什么人都想着吃一口。让该享受低保的人吃不上低保,不该享受的人却拿着低保,这种咄咄怪事,无异于是对生存资源的浪费,是在困难群众的饭碗里抢饭吃,是腐蚀我们救助机制的一颗毒瘤,既影响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好在此事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前不久,河南周口市川汇区民政局采取公示上墙的方法,取消了不具备低保资格的712户、共2275人的低保资格,这次又见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叫停了数十位假低保,令人叫好。它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低保打假已是刻不容缓,亟待全国“连动”。民政部门要主动出击,决不能对低保金一发了之,而应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到低保户家中看一看,让那些“李鬼”及时现出原形。 在“治标”的同时更要注重“治本”,即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创新来设立“高压线”、“防火墙”。一是可将目前实行的户籍属地化管理改为居住地管理,便于有关部门和周围群众监督;二是建立低保听证制度,凡初审通过的低保申请人,必须参加社区听证会,陈述自己的困难状况;三是赋予低保审查部门对低保申请户的银行账户进行审查或委托审查的权利;四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将目前发放现金的方式改为以发放生活必需品为主、现金为辅。 如此多管齐下,方能确保这项德政工程的公益性和纯洁性,使低保始终严格地被那些应该享受的人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