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2006亚洲制造业论坛 > 正文
 

徐匡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6:53 新浪财经

  徐匡迪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长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
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任何一个大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占大概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这是2002年36%,其他31%。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这里是一张市场竞争直接成本用的美元,可以看到在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红颜色的部分是代表市场,黄颜色绿的部分是低成本,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作为软件工程是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是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飞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飞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是发展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包括汽车。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他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是针对中国生产研发,他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不到4万美元一年,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

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装备制造业,在我们国家只占26%,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进口的产品占外贸出口总额将近一半左右,集成电路95%要进口,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70%依赖进口。我们进口的是中低端产品,即使少数高新技术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的或者是来料加工型,而进口是高新技术产品。

  从这你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中国进出口是平衡的,黄的立柱是进出口总额,左边是出口,右边是进口的,两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出口是以初期产品和一般的机电产品、工业制造品为主,而进口的是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制造业也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我们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必须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的目标。当前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几个问题。

  第一、资源消耗严重制约。我们可以看这一张图,从这一张图可以看到全世界工业化有不同的阶段,在初期阶段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轻纺工业,这个时候对资源的消耗比较少,主要是农产品;到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就是重化工业发展期,对矿产资源、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后工业化建设由于国家基础设施都具备先进的条件,所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是减少的。我们中国处于什么地方?就是中间黑线的地方,所以非常需要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阶段。这是世界其他的国家,中国是不是特别落后才走这个阶段?不是的。世界上GDP总量和能源总量都是线性的关系,中国还很低,集中在下面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基本上是非常线性的。即使是上个世纪末,一些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均能耗也是一个线性的关系。现在有一种误解,中国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石油,用这么多的煤?我们是有13亿人,如果美国有13亿人,他的能耗是我们现在的4倍,所以这个问题既要看到我们的落后的一面,也要看到人多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所以温家宝总理说“中国任何一个数字,如果除13亿就非常非常小,如果中国一个很低的消耗乘上13亿,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大”。我们国家资源是严重的不足,尽管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储量也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未来的需要,石油和天然气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6%至8%。到2010年我们大量缺少石油1.2至1.7亿吨,到2020年缺2.5至3.3亿吨。天然气2010年缺口是300亿立方米,2020年缺口是700亿立方米;煤炭资源我们现在储量不足,产能建设严重滞后。2010年我们可能煤炭也要缺口大概是5亿吨,2020年缺口12亿吨。这是我们国家一次能源状况表,煤炭按照现在增长的储量计算,静态保证年限是40年左右,石油14年,天然气65年,水、电、核能数据还不太明确,太阳能等是我们未来应用的方向,但是还有技术的制约要解决。第二是环境的制约,二氧化碳排放70%,二氧化硫排放90%,氮氧化物排放三分之二来自于燃煤,电厂还要继续建,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要占到全球的17.2%。未来20年制造业的增长,如果单纯依靠数量,这是资源能源和环境所不能承受的,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同时努力降低资源的能耗。因为现在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叫极端制造,比如说这是三峡的水轮发电机的转轮,这个轮子是462吨,这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是这个制造非常不容易,因为没有几炉钢水这么大,要几炉钢水全部放进去还不裂。还有一个小的冷却电动机,载人飞机上有,这种极端制造是我们现在制造业面临技术上强大的挑战。为此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一个是绿色制造,比如说德国提出了产品回收法,日本提出了3R战略,美国提出再制造新的理念,我想这都需要我们考虑。大家看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人的车间,这是一个轧钢车间,几乎没有人,看不到火,这就是绿色制造一个冷轧车间。

  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自主

知识产权缺乏核心专利技术比较少的局面。2001年中国接受海外申请专利37800件,而我们自己到海外申请专利不到2000件,这2000件还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和
保健品
上,很少涉及高新技术,在制造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数只有美国、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这种局面。另外我们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当中,投入经费不够,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收支比1∶0.1,其中医药产品制造业引进设备消化的比例比较高一点,大概是1∶0.18,电子通信只有1∶0.13,作为计算机制造的IT核心企业,只有1∶0.01,而多数工业国家安排引进消化经费大概是引进项目总经费的3倍,日本在经济振兴期达到了10倍。我这样说不是偷人家的专利或者是拷贝别人的生产技术,而是要求我们在充分搞清楚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而不是说去简单地复制,侵犯人家的知识产权。

  中国的制造业还必须积极地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要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里面去。第二是为了接收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努力加强研发力量,努力提高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产品加工厂转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第三人才是关键,因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进步主要靠创新,创新的载体是人才。我们以工程项目带动科技进步,培养从设计、制造工艺到操作、管理的各类、各级优秀人才,才能使中国的制造业在21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再上一个台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