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朱四倍:瞒报成公开秘密背后的权力失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5:08 新浪财经

  朱四倍

  陕西平利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交警大队大队长陈衍平两年多时间弄虚作假,有意瞒报交通事故420多起,瞒报死亡人数52人……对此,陈衍平明确表示,这是交警系统公开的秘密。(见《华商报》5月29日)

  瞒报事故交警大队成“先进”,或许不让人惊讶,让人惊讶的是“这是交警系统内部公开的秘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上面也知道这情况。”大家都在瞒报,都在这么做,以致上级也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那么这种通过瞒报制造出来的“先进”,意义何在?从根本上说,这种制造先进的逻辑,暴露了“先进”评选制度道义合理性的缺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算是具有道义上的合理性的制度?或者说什么是制度应具有的道义上的合理性?由于制度的实质是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和稳定而对社会成员在各自的活动域内的权利和义务的安排,因此制度的道义合理性就在于对权力和义务的安排的合理性,具体地说这种安排必须是公正合理的。瞒报的公开导致了权利和义务的非平衡性,自然导致了道义合理性的虚无。

  瞒报事故交警大队成“先进”,在笔者看来,这是典型的公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是权力失范的表现。尽管瞒报成公开秘密有制度缺位的因素,但我们不难发现,瞒报成公开秘密是在已有的制度和政策作为背景下发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权力失范发生的模式,而且有的还是直接打着政策和制度的幌子进行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瞒报成公开秘密告诉我们,不是制度的缺位导致权力失范,而是制度存在本身导致权力失范。

  权力失范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所谓权力失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在运用这些权力过程中偏离既定的规范运作权力的行为。通过对瞒报事故交警大队成“先进”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再好的个人德性,需要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制度来维护和强化,否则德性就会丧失,从而引起权力失范现象的发生;再多的制度,也需要制度中包含的道德合理性来支撑,否则制度就不会对制约权力失范取到相应的作用,反而会直接导致权力失范的发生。这种制度的道德合理性问题,就是制度伦理问题。

  制度中的伦理缺失是造成权力失范的根本原因,但并不否认个人德性和制度完善在规范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任何制度都要靠有德性的人去遵守和执行,因为人们按制度去运作权力主要地不是怕受到制度的惩罚,而是一种良知在起作用;其次,具有再好的德性的人也有道德失范的时候,所以要有外在的制度进行硬性约束,如果制度缺位,权力运行同样会脱离规范,但是,个人德性如何生成?制度怎样才能起作用?制度伦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瞒报事故交警大队成“先进”作为典型的权力失范现象,告诉我们,在对当前权力失范的治理过程中,无论是提高权力拥有者的德性水平来发挥道德的软约束,还是发挥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都必须注重制度伦理的建设,只有以制度伦理促进个人德性的提高和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对权力失范现象进行纠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