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警惕找不到工作的反噬性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18:47 新浪财经

  肖擎

  香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发表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九成九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一万四千多港元,最高月薪达七万四千多元;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截止本月中,已知接获的聘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三成四。(中新社,5月26日)

  从这条新闻里感悟出自卑和失望是不必要的,毕竟拿北大和清华一些学生的高收入比,也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尽管平均下来的结果有可能令人汗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国内重点大学普遍为就业率发愁的时候,香港大学的就业率居然可以达到99%,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原因有很多,比如这些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服务于外资企事业单位,香港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内地,投资、金融、证券、法律等专业领域对香港毕业生的接纳幅度最大,等等。这些理由叠合起来,形成一个事实,即香港的人才供求结构较为合理,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基本上适于社会的接受能力。

  而在内地,学历的社会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在大学里面塑造出来的人格,积累起来的知识也因为社会的现实取向成了“无法胜任”的借口,这些都与教育的膨胀式发展有关。前段时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重谈老调,认为大学生就业与教育扩招无关。这当然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他们既不正视教育扩招导致的后果,也不愿意拿出安慰民众的基本诚意。假如教育扩招与就业真的相隔十万八千里,那么大学就可以集体关门谢市了。四年的知识积淀、人格塑造、专业培养,无法保证一个人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那还需要劳烦教育部和高校来操公民高等教育的心吗?

  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宁可“自愿失业”,二是毕业人数过多,社会挑选毕业生的眼光越来越刁,花最少的钱聘用最能干的员工成为通行法则。从普遍意义上说,学生要不要劳动,能不能就业,取决于对学生的需求方和学生的供给方。夹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学生,他除了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生经历这点资本外,基本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条件,当社会对学历人才的需求达到饱和状态时,连知识和经历这点资本都会变得一无是处。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不必为此承担任何道德和契约上的责任,怎么也说不过去。毕竟正是他们揠苗助长的浮躁心理使得它所生产的商品的出路成了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当商品的销售存在问题的时候,那么生产环节就有必要调整。今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作出了适度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决定,这不仅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作出的重要决策,从本质上说,其作用是要缓解疯狂扩招给学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这一决定早就给“就业与扩招无关”划了一个大大的叉,而且正视了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先反思然后寻求理性解决办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就业难将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反噬性危害,甚至会导致高等教育是否有必要,其价值何在的社会大讨论。

  在可能并不值得羡慕的香港大学99%的就业率面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大腕们应该有所醒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