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警惕潼关事件保卫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18:34 新浪财经

  □刘海明

  近日,“潼关事件”沸沸扬扬。随着有关方面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些事实真相逐渐澄清。记者经调查获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根据有关规定,工商与公安配合拦车查处假冒商品有规可依。(《陕西日报》5月28日)

  自《河南商报》率先撕开陕西省潼关县工商局经检大队和该县交警大队“协同作战”、利用执法检查的名义、敲诈勒索过路货车“执法画皮”后,舆论哗然。中央省市的联合调查组,着手调查此事,足见潼关变成外省货车司机的“鬼门关”事件的严重性。

  然而,陕西媒体的一些报道,不断为“潼关事件”涂脂抹粉。先是极力渲染被停职的潼关工商局副局长之口,说自杀的司机不是真正的车主,死者和罚款无关。如今,该省媒体又放风出来,声称潼关工商和公安部门的执法“有规可依”,并强调这两个部门在打假方面取得的“硕果”如何。

  我不否认,潼关工商局乃至潼关交警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方面,有可观的贡献。抛开公安部门不说,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和假冒伪劣产品作斗争。也就是说,潼关工商局经检大队在打假方面有战果,是正常的,不必这个时候拿出来炫耀,或者以此开脱自己的罪责。纳税人提供的税款,养着你们工商部门,不是让你们养尊处优,当摆设的。打假有成效,是你们对自己逐月领取的奉禄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问题,不是潼关县工商局经检大队和公安部门的执法是不是有规可依,而是这两个部门在依规执法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根据调查组公布的第一个调查结果,已经认定潼关工商局乱罚款的金额在十几万元。如果不是联合调查组提供了虚假的调查报告,则表明,潼关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鬼门关”,工商部门的“执法之剑”,不仅仅捅在了假冒伪劣商品上,而且“剑走偏锋”,“刺”进了货车司机的“胸膛”里。十几万元的乱罚款,淌的是运输司机的鲜血啊。难道这也是执法部门“有规可依”的杰作吗?

  媒体的职责在于报道事实,报道真相。遗憾的是,引起全国关注的“潼关事件”,陕西的个别媒体,正在偏离提供事实的轨道,而在替陷入舆论困境的潼关县工商局和交警部门辩护。这一角色的转变,不能不说有些“微妙”。笔者解读《陕西日报》的这则消息,第一感觉是,这家省级媒体,在替潼关工商部门护短。说它是在护短,因为它转移了话题,避而不谈潼关工商局经检大队到底乱罚款没有,而是强调工商部门的执法的有据,以及自杀司机和此案无涉。然而,退一步说,即便自杀司机和潼关工商局的乱罚款没有关系,只要潼关工商局利用执法权对过路司机狮子口大开,动辄索要5000-20000元的罚款,则潼关变成“鬼门关”的报道就没有冤枉该工商局。媒体替其辩解,展开“保卫战”,其用意何在,不说也罢。

  面对执法部门的违法事实,本地媒体是以“保卫战”回击外地媒体的报道,还是客观报道事实,值得琢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