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回扣门让教育蒙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4:37 法制晚报 | |||||||||
本市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25日正式启动,重点锁定以销售、选用图书教材为名收受回扣和“手续费”及单位设小金库等问题。 近年一些地方教材购销回扣风盛行,已使不少本应“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被金钱所迷惑,甚至跌进商业贿赂的无底洞。被誉为人文制高点、社会首善地、学术探索源、人才孵化器的教育系统因教材“回扣门”而蒙羞。
近年来教材腐败大案迭出,一次次撞击着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 2004年揭出的四川省高校图书腐败大案,涉及成都、绵阳等地13所高校,36名干部被立案侦查,其中贪污受贿100万元以上的3人,涉嫌犯罪总额达1200万元;去年底查处的河南省教育厅图书腐败大案,1名副厅级官员和3名处级干部被拘,涉及回扣金额3000多万元;江苏省检察机关经过两年多侦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该省115所高校中有109所涉案,回扣金额2000多万元……相形之下,北京市挖出的高校书蠹还真算小巫见大巫! 喊打了多年的教材腐败,并没像过街老鼠那样仓皇而逃,反而“在骂声中成长”,居然出落成脸皮奇厚、心肠奇黑、裙带众多的怪胎,变成了集团化的扎堆腐败。根治愈演愈烈的商业贿赂、砸烂暧昧丛生的“回扣门”、斩断上学贵背后的黑手,需要打出组合拳,打破垄断、健全监督、约束权力,使整个教材购销链在“透明门”中运行。 一项公众调查结果显示,教材出版业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这种现象极不正常,属典型的“反市场经济现象”。在对江苏109所高校教材回扣案的查处中,检察官描绘出两条耐人寻味的“犯罪链”:一是明扣→小金库→个人腰包→犯贪污罪,二是暗扣→个人腰包→犯受贿罪。出版和销售环节中的漏洞、高校官员权力的失控、校园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匮缺和社会监督力量的鞭长莫及,共同造就了教材腐败这个怪胎。仅靠教育部门一纸红头文件,在行业内部作道德纪律的系统自净,恐怕难以根除盘根错节的腐败毒瘤。 腐败是国家和人民的公敌,封闭教材“回扣门”对教育部门来说已远远超出了揭“家丑”的范围。期待各相关部门同时出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响一场反商业贿赂的战役,还校园以纯洁,还人类灵魂工程师以清白。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培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