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郭松民:教育部应分担大学生做普通劳动者成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0:37 红网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发了教育部的好奇心:他们为什么不去做普通劳动者?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就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四川方言里有一句很俏皮的俚语:“说得轻巧,吃根灯草”。我看这位负责人就是
在大吃其“灯草”。按照他这番话里的逻辑,似乎从大学生到普通劳动者只要更新一下观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同时他也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结为毕业生和家长“就业期望”的错位,在第一时间就把教育部自己的责任给撇清了),难道真是这样的吗?

  我不相信!虽然我不反对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但我认为,教育部在向大学生及其家长提出这种要求之前,必须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做普通劳动者能收回上大学的成本吗?现在一个学生读到大学至少要花十五六万,而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月薪则在一千元以下。这么低的工资,收回成本看起来是没什么指望的。不能收回成本,实际上就等于学生家长用自己的血汗钱在补贴用工企业,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干?孩子上大学欠的钱怎么还?

助学贷款怎么还?教育部的官员想过吗?

  成本问题之外,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现在也非常不尽如人意。他们休息的权利,获得报酬的权利,病、伤退休之后得到保障的权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落实。这种状况是任何一个受过完备教育的人都很难忍受的,在这些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之前,就把他们往普通劳动者中间赶,教育部不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吗?

  其次,教育部该如何向社会公众解释自己的承诺?据我所知,目前任何一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上都没有说自己是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手册上也没有这么表明。恰恰相反,所有的教育机构在招生时,都反复强调自己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现在该付的钱都已经付清了,四年宝贵的光阴也已经过去了,忽然宣布大家其实还是要做普通劳动者的——这是不是属于虚假合同?有没有诈骗的嫌疑?毕业生可不可以要求学校退款并予以补偿呢?

  第三,即便是大学生们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他们能不能做得来呢?在长达十几年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被培养得除了考试,别无长技。做普通劳动者是很强调动手能力的,但现在动手能力差正是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今天还有一篇报道指出:“调查显示功利化教育导致中学生心力交瘁”,视力下降,体质下降,兴趣单一。问题之严重,已经到了有可能导致社会“共同灾难”的程度(5月22日《中国青年报》)。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当然,应试教育的成因的复杂的,不过教育部却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教育部主导的教育把学生培养得从心理到身体都不适宜做普通劳动者,现在忽然又大言不惭地要求他们做普通劳动者,这岂不是在坑人吗?

  “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也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这种“转型”的巨大成本和痛苦,都由学生及其家长来承担,却未免有点太不公平了。在我看来,教育部在发出这种号召之前,首先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诚恳检讨自己制定和执行的一整套教育政策,并拿出分担成本和痛苦的方案来。但遗憾的是,我从这位负责人的谈话中,却没有看出任何这种迹象。

  (稿源:红网)

  (作者:郭松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