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刘海明:以当普通劳动者为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20:05 新浪财经

  □刘海明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应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就业。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22日)

  网上对教育部官员的这个表态不满的大有人在。不过,笔者不仅附和高校学生司官员的这个观点,而且想再向前迈一步:大学生就业,仅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还不够,同时,更应当以当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荣。

  前几天,编辑学课结束,命题时,我出了一道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关的实务题。令我吃惊的是,一些学生竟然不知道“八荣八耻”为何物。即便能默写出来的,也很少有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自身的“荣辱观”究竟该包括哪些内容。大学生的荣辱观中,在就业方面,该不该以正当普通劳动者为荣,以鄙视普通劳动者为耻?

  前段时间,一个学生家长从湖北赶来,和我谈及他儿子明年毕业的事。当

公务员的父亲,当然希望儿子参加
公务员考试
。我这的这个学生,明确表示不去乡镇工作,哪怕是当公务员也不干。如果连乡政府的公务员都不愿意当,怎么能指望大学毕业生心甘情愿扎根农村?这种思想的背后,是不是我们长期灌输的“精英意识”教育使之然,还是大学生脑子里固有的一种就业取向?读大学,就是要“洗去”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披上精英的外套?

  说句并不崇高的话,我也是从车间工人一步步跳出来的,尽管当时不懂得精英意识为何物,并且现在也不想当什么社会精英,更不敢也精英自居,平心而论,浅意识里还是有些许的这种意识。并且,在读书期间,也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这方面的“熏陶”。举个例子吧。我读研时的一位师姐,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到广州当中学教师(她也是渴望到大城市生活的人),导师很是不理解:放着中等城市的好职位不要,为何执意到大城市当中学老师?师姐是第一个当中学老师的,可能我们的导师觉得脸上无光吧。以不当普通劳动者为荣意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由此可见一斑。据说,北京某高校的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有65%,只要是留京愿望给闹腾的。是不是精英意识,使得这些博士们在作茧自缚?

  我们的高等教育,历来被当作精英教育,原因只有一个:教育资源的稀缺。在国外,博士到企业工作,本科生毕业后当蓝领工人,这些都是常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和当时的西德工人共事,他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他们又都是蓝领。和他们在一起,没听说他们对当普通劳动者有什么遗憾的,相反,他们的敬业精神,很是令人佩服。我们的大学生,敬业精神不敢恭维(交一份作业,错别字连篇者不乏其人),精英的自尊心反倒很是浓厚。这怪不得哪个学生,实则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的结果。“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今天被翻板成了“上学就要当白领”,力争不当普通劳动者。

  转变就业意识,虽然不等于就业,但观念转变有利于就业,确实不争的事实。精英是一种虚拟的意识,不妨抛掉这个思想包袱,以当普通劳动者为荣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