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为何要赶超中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1:21 东方网 | |||||||||
郭立场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各地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数字出官”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周刊》5月15日)
“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句“著名”的顺口溜早在多年前就流行开来,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而今各地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尚且如此,足见官员对数字的情有独钟,以及玩弄数字的深厚“功夫”,也验证了“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流言,并非子虚乌有。据了解,由于原有的GDP核算制度被认为“结构不甚合理”,担心地方官员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经济增长,故而国内“建立新的GDP核算制度”的呼声一直未曾中止。国家发改委为此在4月13日下发《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发改委加强对地市州、县市“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指导,明确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增长速度目标。遗憾的是,通知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各地规划的预期目标就有了“赶超”中央之势,勿论他日的政绩总结了。 官方统计数字常常靠不住,这早已众所周知。中央曾三令五申,统计数字要打假。为改善目前GDP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各地政府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对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要素内部关系的协调,以增加就业和提高百姓收入为核心,而不是单单以GDP等总量指标论英雄。可如今的假数字,仍是比比皆是,令人咋舌。 数字掺假与当下统计体制不完善有关,也与当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有关。此乃“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之根本原因。可以说,正是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存在的缺陷,助长了“任用了弄虚作假的,提拔了灌水吹牛的”不正之风。据报道,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热衷于在统计数字上大做“文章”,一些地方上报的各项统计数字,年终要由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而且往往是先定比上年多出多少(比如GDP增长率),然后再进行倒算。 作为领导干部,追求任期内的政绩本无可厚非,但仅仅惟“发展”为一条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标准的存在,则未免失之偏颇。要知道,“百姓认可比统计数字更重要,更有说服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用“民意”测度政绩,尽快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何其必要。“真正的政绩应是没有水分的政绩;应是群众需要的政绩;应是没有后遗症的政绩;应是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这才应是致力于追求的科学的政绩观。 而今,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施政理念,可喜的是,各地纷纷调整发展战略,由片面追求GDP增长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需要指出的是,只要存在考评,今后官员的政绩就难免“主要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事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的关键不在数字,有了理念和战略的变更,以及考核标准的调整,有了为官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构建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但愿各地此次的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只是各地的规划所需,而不是个别人“政绩工程”的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