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监管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55 中国经营报

  作者: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张巍柏 来源:中国经营报

  如今的社会,哪里不需要标准?我们需要工业标准来约束产品的质量;需要制定政府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行政者的权利;更需要法律标准来约束所有社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我们能接受一个无法掌控标准的社会吗?不管能不能,这一发展趋势正风雨欲来,这就是我们高谈阔论了多年的知识经济社会。

  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典型主体——管理咨询公司,它们竟然没有发生过什么丑闻,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对它们顶礼膜拜。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一套可供参考的标准来衡量管理咨询公司的好与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管理咨询的标准是这些管理咨询界的垄断者所制定,而负责监管的部门根本无缘其中,也没有能力在这个事情上有所作为——一无成规模的人才供应,二无足够规模的资金投入。

  现在,以至于很传统的石油行业,也开始出现类似于管理咨询行业这样的事情:监管者开始缺乏制定石油行业关键标准的能力。

  丹尼尔·尤金是剑桥

能源研究机构的董事长。他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如今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是,目前汇报能源储量的体系——可称为“1978年体系——仍在沿用上世纪70年代时的技术和方法。那时还没有数字化革命,海上开发的极限为600英尺水深,而现在则达到了12000英尺的水深。这些规定没有认识到过去30年里科技发生的巨大进步。因此,石油公司如今在制订数十亿美元项目时所采用的标准技术,在向投资者披露已探明储量时,要么不准使用,要么只允许使用其中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使得掌控尖端石油采掘技术的垄断者们,可以对当今的石油探明储量有着很大的控制力。虽然证券监管部门在对石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评估时,经常会用到“

审计”一词,但油气储量不能像仓库库存或公司现金余额那样进行普通意义上的“审计”。而且,探明储量是地下数千甚至数万英尺地层的一个近似数值,其大小、形状、含有物和生产潜力都只是预测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如果开采石油的成本高于销售石油可能带来的收入,那么公司就不会将其计为储量。如果有90%的可能性收回成本,才会称其为“已探明”储量。因此,现在证券监管机构们要求石油企业披露的储量数据,其正确性与合理性变得越来越不被监管者了解和约束。

  尤金指出,如今石油业的大型项目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令过去的项目相形见绌。非传统项目吸引的资金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1978年体系”下,它们都没有得到合理采纳。非传统项目中包括加拿大油沙、

天然气合成油GTL和被称为“超深水域”的项目。到2010年时,这些“非传统项目”将占到北美石油产能的45%。尤金举例说,按照目前普遍公认的“压力梯度”法,某公司认为应报已探明储量为6.58亿桶石油,而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依据过去的技术手段制定的标准,该公司可能只需披露2.61亿桶的已探明储量。

  储量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是行业产能及这些项目投资的核心。但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才能拥有的技术,才能拥有的深海底层的物理数据,已经超过了SEC目前可拥有的能力范围,也使得SEC不可能具备核实信息、披露数据真实性的能力。这也可以被认为,SEC对石油企业披露的储量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监管能力。

  因此,在石油行业,现在关键标准的制定者,已经不再是监管部门,而是石油公司。在这样的前提下,石油这种垄断商品的价格越来越昂贵,是很难避免的。除非有一天,法律会要求垄断者免费或极为低廉的出让垄断者所掌控的技术标准,以供监管者使用。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未来这种监管者无法掌控标准的情况,可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出现。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出现高端知识的垄断寡头,以至于高昂的知识投资让监管者无法对其诸多行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管与评价。而高端知识的垄断性,也会让全世界因购买知识而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昂,就像IT业的专利许可收入规模几乎以摩尔速度翻番一样,就像我们购买越来越贵的石油,实际上是为被垄断的石油开发技术知识而付出越来越多的成本一样。

  而监管者对全新意义上的知识型行业,必然将采取现在未曾有过的办法,以应对大公司这种得自于尖端知识的、不断膨胀的垄断性权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