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处理房价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1:16 新华网 | |||||||||
北京评论-郭松民 北京市建委日前表态,将出台政策处罚囤房不卖的开发商。而开发商也不甘示弱,立即反唇相讥说市建委公布的“六成期房未售”数据根本就不准确(5月9日《新京报》)。这一个小小的过招,在我看来,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因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切割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密切关系,重新思考自己在房价博弈中的立场。
要解开房价问题的死结,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定位:这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如果是前者,那么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就可以了;如果是后者,那就必须采取市场之外的其他手段。 不久前,“不买房运动”出现并赢得热烈反响,是房价问题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政治问题的一个转折点。这表明,社会大众(其中主要是中产阶层)无法继续忍受房地产垄断联盟的无度勒索,试图通过有组织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认为,这是社会对抗从隐性走向显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场博弈中,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利益此涨彼消,双方并无太多调和的余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继续骑墙,必须尽快做出选择。而只有选择和民众站在一边,抑制住房地产垄断联盟攫取超额利润的冲动,才能确保社会和谐。 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我看来无非是两种可能: 一是中国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房价虽高,却因为有一个暴富阶层的真实需求做后盾。如果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状况并无不妥。但如果从社会政治角度来看,这种状况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富人充分满足的后果就是大部分穷人无法满足。放纵市场自发调节,实际上就等于放纵在城市里复制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过的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穷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历史,其社会后果也将是同样可怕的。 解决这个问题,治本之策是缩小贫富差距、壮大中产阶层,但需要的时间很长。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民众有没有耐心等那么长时间,很值得怀疑。 能够很快见效的政策,可以考虑这样几条:禁止投资性买房,禁止一户人家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严控城市住宅面积,对豪华住宅征收高额累进税等,通过这些政策强迫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为穷人建房。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其实和计划生育的逻辑是一样的,人多地少的国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然后才是所谓市场规律。 第二种可能是房价没有真实的社会需求作为支撑,表现出来的就是一方面空置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这显然是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打破垄断,打破信息不对称,核定并且向社会公示房地产价格。 无论如何,政府在处理房价问题时,都要跳出单纯的经济考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考虑。这里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从居高不下的房价中获得了种种好处,包括所谓城市形象、GDP增长的政绩、财政收入甚至官员的灰色收入等。但在我看来,所有这一切,与社会和谐相比,都只能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如果社会和谐是“1”的话,其他则是“0”。有了社会和谐,一切就都有了价值;没有了社会和谐,一切就都等于零。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实际上也成了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履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庄严承诺的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