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韩强:高房价已成社会问题 需要国家综合治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 18:51 新浪财经

  韩强

  最近有两个消息引人注目:

  《中国青年报》报道: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现在超过三成房贷一族已经沦为"房奴"。

  中国人民银行27日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在其中。5年期以上个人自营性住房贷款的基准利率将由6.12%提高到6.39%,个人能享受到的最优惠的下限利率由5.508%提高到5.751%,贷款利率上调了,房贷利率跟着上扬。站在央行的角度看问题,利率上调,对炒房者肯定不是个利好的消息。同时,对房地产商的建房积极性,也会造成影响,进而减少新房的闲置率。

  如何控制日益上涨的房价,已经成热点话题。"不用预测,历史证明所有的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任志强话音刚落。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又说了一句引起众怒的话:"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冯仑说,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他表示,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

  于是一些责怪冯伦的文章也出现在网站和报刊上。最激烈的是一篇文章《冯仑宣布中国房产改革失败》通观其整个讲话,此观点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冯仑先生还有以下几个观点:

  1、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人家国外还有很多人没有房呢,我们有些城市的自有房拥有率目前已经远远高过国外。

  2、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

  3、还有一些人买房是为了面子,有些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他买房可能是给其他人看的。

  4、如果买来的房子租出去还不够还房贷,消费者就最好不要买房。

  5、解决住房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租房等,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

  也就是说,"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是要有先决条件的,购买任何商品量力而行都没有错。但是,品味了冯仑先生的这些观点后,仿佛感觉他又是在宣布中国的房产改革失败了,或者说房屋改革方向上有些问题。

  看来这场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任志强,还是冯伦,他们是在房地产商的利益上说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仔细品味冯伦的话,还是说出了现实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所谓的"市场经济",涉及到人们追求的人生价值理念,社会的风俗习惯,如何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等各方面的深层问题。

  (一)房地产的资金链——开发商、银行、炒房者、地方政府

  首先,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谁是房地产的最大获益者。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开发商,在所谓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商占了很大比重,其实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开发商,都是房地产市场上最大的获利者。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家去搞房地产了。

  但是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商,经常是自有资金缺乏,是靠银行贷款来经营,所以银行扮演着输送资金的角色。不仅如此,而且买房贷款也来自银行,真正用自己的钱一次性买房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工薪阶层,在"今天花明天的钱"的鼓动性,贷款买房也成为一种时尚。好象银行的钱不花白不花,先贷了款再说。所以提高贷款利率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些人很后悔,早知道早贷款就好了。这可能鼓动更多的人去贷款。但是,房子买到手,才知道银行的钱不好花,你要按月还款,还要还利息。这样"房奴"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开发商、银行套住了买房者。

  买房者只是开发商和银行的中间环节,贷款者付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向银行还建房的预先贷款,这样开发商就解了套,变成了买房者和银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开发商是用银行的贷款建房,再用买房者的按揭款还银行,做着低成本、高利润的买卖。

  也许有人说银行不知道这个风险吗?当然知道,但是不这样做,银行的居民储蓄款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这真像是饮鸩止渴,而且明知道,还要干。因为房地产正火着呢?因为内地并没有出现过东京那样的房地产大崩盘,也没有出现过香港的房地产低迷的事情。虽然有过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烂尾楼,但是那似乎与现在无关,所以才有任志强的说法"不用预测,历史证明所有的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

  开发商——银行——买房者——银行——开发商,这个循环,好象是很全了。其实不然,要盖房就要有地,地从哪里来?从地方政府的审批那里来。所以,卖地成了地方政府搞活经济的一大法宝,地卖出去了,有了钱,就可以修马路,盖办公楼、盖商场,投入开发区,这些都是政绩,特别是增加GDP,这可是最快的增长率。为了房地产开发对市内居民就要搞搬迁,于是就有强制性拆迁,清理钉子户,对近郊农民的土地也是不放过。

  "拆迁"已经成了一个很刺激人的字眼,而且你到各大城市看一看,到处是工地,甚至盖了没有几年的楼也要拆,因为要盖大商场、写字楼,要当国际大都市。这就是地方报纸上常出现的"超常规发展"、"踌越式发展",这一超,一跨,GDP就翻蹲跟斗式的上涨,又被称为"大气魄"、"大手笔"。

  所以真正的循环是:地方政府土地——拆迁者——开发商——银行——买房者——银行——开发商——地方政府GDP。

  经济学家不是说利益集团吗?现在很清楚,在房地产热过程中,开发商、银行、地方政府是利益集团,还有一个炒房者,他们买房不是为了住,而为了卖,这样就造成了一片"繁荣"景象。

  (二)"房奴"价值观的偏差——琥珀项链与高价房

  冯伦说:"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

  这话非常刺耳,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也有几分道理,说出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现在的年轻人讲究的是有房有车,这才时尚。其实,不仅有"房奴","车奴"也是一个潜在的项目,买车要豪华,这才有品味。就算是买普通车,汽油的涨价,也够有车一族受的,石油已经到了每桶70美元,是翻跟头的涨,外加各种费用,养车比养孩子还难。如果是"房奴"加"车奴"那就更懮了。

  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琥珀项链》,一位职员的家庭主妇要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找了一位贵族太太借了一条琥珀项链,在舞会上光彩照人。可是回家才发现琥珀项链丢了,夫妻二人商量的结果是:赔!结果倾家荡产买了一条琥珀项链还给人家。家庭一贫如洗,本来还是小康生活的职员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主妇成了洗衣婆。若干年后,洗衣婆见了贵妇人,才知道琥珀项链是假货。洗衣婆对贵妇人说:"太太!我为了琥珀项链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这其中的滋味,我想"房奴"们大概品尝到了。

  恕我直言,我不是冯伦,因为冯伦只说其一不说其二。想一想,在铺天盖地的报刊媒体的"今天花明天的钱","有房有车"的狂轰滥炸的鼓动下,小青年能不动摇吗?而且中国人很爱面子,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没有,太掉价了。于是就贷款,还要父母支援一下。父母呢?就那么一个独生子,也就舍得出血,再说了,是给自己孩子了,又没有给外人,再说了,将来还有孙子、外孙呢?为了下一代,为了下一代的下一代,多做贡献吧!如此一来,父母出资加银行贷款,促进了房地产的"繁荣"。

  别看冯伦说:"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其实,他背地里说不定偷着乐呢!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得了便宜还卖乖!不信,你问他,他愿意把要出卖的房子改为出租房吗?他才不愿意呢,所以才说:政府应该搞出租房!

  (三)中年人在最后一次货币分房的心态

  事业单位,特别是大学都经过最后一次货币分房。其中的心态,也可以看中年人的心态,一辈子了,上有老下有小,经过十几平米的三口之家,谁不想宽松一下,住大房,住新房,成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其中包含的传统心态确实让值得深思。

  当时学校有两种房源,一种是老房,一种是新房,都没有完全的产权,因为要保证大学校园内不住进外来户,你如果将来不住了,只能卖给学校。

  如果是旧房,包括三年以上的新房,只要三万元左右就可以达到80平米。但要买图纸上的新房,就要靠银行贷款了。大多数人还选了图纸的房,因为别人住过的房不干净。就是选了旧房的人,也是一进门,就找装修的,先把前住房的装修统统砸了,重新装修。这可让装修公司高兴了好几年,为什么呢?因为进三间的,要砸了,重新装修。然后轮到进两间的,要砸了,重新装修。然后轮到进独单的,要砸了,重新装修。这样一折腾,就要三五年,装修公司能不偷着乐吗?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好面子,喜新厌旧的传统心态在住房观念上的表现。不过,话也分两头说,一般来说南方人比北方人传统心态要少一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