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高福生:借钱不还拷问政府诚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20:24 新浪财经

  高福生

  在黑龙江省兰肇(兰西县至肇东市)公路收费口,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退休干部董占林指着这块标语牌气愤地说:“公路都建成10年了,可政府向全县人民借资筑路的钱一分也没还,在老百姓心中还有什么诚信可言?”(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十年前,在“人民公路人民建,建好公路为人民”、“取之于民,用之于路,为民造福”等冠冕堂皇的口号下,兰西县常委会决定向社会“借资”改造兰肇公路,借资范围几乎囊括了全县所有常住人口。县政府制定的具体标准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每人400元,副科级300元,股级200元,教师200元,农户130元,个体工商户100元,外来租住户由房东交纳100元……

  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向老百姓借钱改建公路,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其初衷和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也会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但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既然是“借”的,就得在承诺的期限内还清,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借出的钱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借款”变成了“捐款”,谁还会再相信政府的承诺?像兰西县这种借款修路十年不还之举,损害的不只是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政府的公信力也是一次严峻的拷问!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于个人,它是人之为人的最为重要的品德;于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于政府,它是一项基本的政治道德。长期以来,我们对诚信的注视多集中于商业领域,而忽略了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的政府的诚信,导致不依法履行承诺、不及时兑现政策,政策的制定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等“诚信病”成了一种“潜规则”,让人大跌眼镜。

  尽管政府的诚信在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老百姓还是把他们的信任票无条件地投给了政府,原因也许就源自于老百姓对政府那种朴素的信任感情。因此,当初兰西的老百姓把钱“借”给政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遥遥无期”的后果。他们不明白,白纸黑字的借条在政府心目中怎么就成了废纸一张?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首先应该是政府的诚信,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定星盘。一个有信用的政府,必定是言必行、行必果。政府承诺的事,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兑现,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样的政府,才能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才能为社会各界树立榜样,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如果不履行承诺,我们的政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甚至还会为此付出代价!但还需细化和完善。

  兰西县政府借群众的钱修路长达10年至今未还,招致群众抱怨,再一次放大了“政府诚信”这个问题。这一事例警示我们,诚信政府是群众心里的“定盘星”,只有政府讲诚信,才能树立权威性,才能使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得到更好的规范,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欠钱不还,久拖不决,只会使政府的“诚信”雪上加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