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轻飘飘的高了一点 令人寒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4:18 中国经济时报

  朱达志

  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处调研员华成刚,25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坦承”:“现在大学普通高校的学费,大概一个学年4000元左右。”“当然学费对农民和贫困家庭来说,是高了一点。”(见4月26日《东方早报》)

  好一个“是高了一点”!且不说“4000元左右”本来就是一个很吝啬的说法了,就算是这个数,也早就天远地远了!我这这话决不是拍脑袋信口雌黄而来,请看去年7月11日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大学学费15年涨了30倍,绝大多数院校的普通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6000元左右。”

  这哪里是什么“4000元左右”!

  “而就世界整体而言,学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2001年,美国大学平均学费5000美元,约占美国人均GDP的15%;英国大学平均学费1100英镑,占英国人均GDP的7.3%……”可是中国的情况呢?“2003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700元左右,以当时5000元一年的学费标准来算,约占人均GDP57.4%。”

  7.3%、15%、20%、57.4%,这一连串数字究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学费对农民和贫困家庭而言,仅仅是“高了一点”吗?

  决非如此!去年8月,中国扶贫基金会新

长城项目部公布了一个《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报告说,2004年中国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2005年8月10日新京报)

  35年的纯收入才能供一个农村贫困学生读完大学,这是“高了一点”还是高了多少“点”?我相信著名学者汪丁丁不会乱说话——他在去年8月的一期《财经》杂志上撰文说:我们的大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教育组织,这一结论是有过硬的数据资料支撑,并且经过严密论证的。

  实际上,就算没有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也没有学者的科学论证,我们这些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的民众,只要稍微了解一点当下中国高校的收费情况,也完全能够一眼就看出那“4000元左右”和“高了一点”之类论调的虚妄。可是我不明白的是,那位教育部官员,在堂而皇之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重要数据信息,怎么可以如此地不加论证和说明,枉顾事实、信口道来呢?

  实际上,是“高了一点”还是“高了很多”,甚而至于“太高了”,民众心中自有一秆秤,相信教育部诸君更是心中有数(不是4000元那个数)的。我不能妄加揣测那位官员如此道来的动机,但是那句轻飘飘的“高了一点”,确实令我很寒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