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梁中堂:一个国家应该而且能够向其他国家学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0:42 新浪财经

  梁中堂

  我在《我们对市场经济还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一文中曾经指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其实,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是,主流意识形态也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我们自己。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强制要求生产关系和国家法律、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和其它意识形
态等上层建筑实行相应变革的结果。所以,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全在于它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社会生产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由于我国生产力一直就未曾达到过像西方那样较为普遍的商品生产水平,由生产力所决定产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也必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多年来,我们却一直认为自己有一个比西方更优越千百倍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不仅拒绝学习,而且总是企图寻找一条跳过和超越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子。

  我们有必要了解马克思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

  人们都知道马克思强烈地批评资本主义发展给社会底层人民带来的灾难,但很少知道他以同样强烈的态度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他说,与以前社会形态比较,资本主义“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此外,马克思的历史观之所以称之为唯物史观,就在于他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认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所以,19世纪中期,当德国和西欧都还相对落后于英国的时候,马克思一方面向自己的同胞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即历史遗留的和现实落后的生产方式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各种社会问题,都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和对物质生产方式实施新的变革才可能解决。他说:“我们(德国)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建议自己的国家向英国学习。因为,虽然说一个国家不能跳跃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向其他国家学习就是减轻和缩短痛苦的有效方式之一。他说:“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历史上不乏有一个国家通过向其他国家学习得到快速发展的事例。德国和西欧大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到20世纪初期,基本上达到了英国的经济水平。日本在19世纪中期是一个比清王朝还要落后许多的封建国家,但是,由于“明治维新”有了一个明确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仅用了30多年的样子,就成为除了欧洲和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20世纪的前半期,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一直处在对外战争状态,是亚洲最强盛的国家;第二次

世界大战战败以后,由于和美欧国家保持的亲和关系,经过20多年的时间,其经济力量就成为美、苏之后的第三个国家,苏联解体后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实,我们自己也有通过向其他国家学习得到迅速发展的经历和历史。半个世纪前,因为我们虚心地学习,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和苏联相同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

  总结一个国家成功向其他国家学习的经验,和一个学生成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学习的经验没有什么区别与不同,这就是需要虚心和虔诚。作为一个国家,虚心向先进国家学习的主要表现是政府和由政府主导或政府所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先进国家的正面宣传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在敌视或者不友好关系状态下,是无法有效学习的。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具有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经济制度,这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以西方民族为主的先进民族数百年来历史探索的结果。过去,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宣传西方一些有关生产先进的情况,其实,社会管理、法律和政治制度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都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为了有效学习,就需要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自己。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由此决定的经济制度。因为,虽然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把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改变过来。只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仍然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产品生活,就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未发展到普遍实行商品生产的阶段。所以,即使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快,有些方面甚至于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城市人口的比例还比较低,商品化和市场经济的份额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例还不是很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整体上说就还处在较落后的阶段。

  为何我要用“整体落后”来表达?因为计划经济是政府控制和配置资源,它可以通过限制和牺牲别的部门或行业的发展,集中使用资源和重点扶植,实现少数几个领域的突破和发展。这样,即使某几个方面可能确实达到先进水平了,却得到一个扭曲和畸形的结构,损害了全局的发展,整体上还是很落后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在限制农业和教育医疗等第三产业基础上的我国一些工业和个别高科技领域被列为重点发展,在一定时期确实有成效,但牺牲了国民的正常生活,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这一结果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经过几十年不断地“调整结构”,到现在都未能消除。我们列举几个数字说明整体落后到什么程度。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2002年,占全世界总人口4.6%的美国国民总收入占全世界国民总收入22%,同年,占全世界总人口21%的我国按PPP计算的国民总收入占全世界的12%(如果按照

汇率计算大约只能占4%)。我们这场有关市场经济改革的争论是由医疗卫生问题引起的,2001年,我国人均卫生保健支出49美元,全世界平均500美元,美国平均4887美元。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的发展报告,1990年,占全世界总人口15%的“已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主要是不包含希腊、葡萄牙和土尔其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即OECD国家)医疗卫生开支占世界总额的87%,而占全世界总人口22%的中国在同一年的卫生开支仅占全世界总额的1%。这是表现在一些经济数据上的落后,其实真正落后而又常常被忽视的方面还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现代意识。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各个社会形态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尺。从这个视角观察,我们社会生产力和由此所决定的各种经济社会制度的落后,就特别表现在国民自由意志和公民权利的有效实现方式的制度设置、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比较,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和诉求都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许多民众常常连基本权利诉求的意识和愿望都没有。我们过去简单地把西方国家中公民对自己权利的充分维护、政府对个人权利的敬畏和社会对个性自由张扬的称许都仅仅归结为民族传统,其实那是历史实现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个阶梯,是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普遍缺失,表明我们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

  二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西方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近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都有效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所以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别是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首先实现了市场的相互开放,接着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在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可以不断通过自行调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机制,基本保障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把西方发达国家中这些占主导地位的、成熟的经济制度和其它各种社会形式,都看作是在生产力推动下的人民的创造、民族的智慧和人类的优秀文化。

  三是豁达地对待历史问题。世界舞台是一个讲经济实力的场所,落后挨打、受欺负,在历史发展较低阶段尤为如此。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是落后的国家,受到过西方国家的欺辱。我们不忘历史,需要由此引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但我们既不能要求现在的西方民族为他们的祖先的过失负责,更不应该成为当前学习先进的障碍。要说帝国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可能除了日本可以与之相比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沙皇俄国恶劣。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就是沙皇从清朝政府手上强行夺取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是在斯大林的直接运作下正式从中国独立出去而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其实,苏联和我国之间有关两党两国关系的不少档案还没有解密,其间不公平、不平等事件可能还有许多。但这些历史都没有影响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一边倒”地学习苏联。在有了新中国和前苏联两党两国30多年的历史经验之后,我们应该成熟了。现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像当年学习苏联那样向欧美学习呢!

  四是正确看待“西化”。我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落后国家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日本学习西方有一个半世纪了,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并没有失去其民族性。我们是一个有数千年文化的大民族,50年前学习苏联时没有强调自己的特色,也没有因此失去自己的特色。西方文化不过是西方国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历史证明并且现实还在继续证明这些经济制度是推动生产力有效发展的先进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由一定生产力决定的其他经济社会形式或者社会文化,由某一个或几个民族独立拥有的时候,它属于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民族的。当许多民族甚至于全人类都达到这一水平从而拥有它的时候,它就是许多民族共同的甚至属于全人类的。从西方国家的现状分析看,即使不同的民族共同拥有相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相同的政治制度,也明显地显示出各个不同的民族性。在这个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性通过国家因素表现出来的。民族国家首先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有独立的政治主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以及发挥民族灵魂作用的民族精神,这些具有独特作用的社会因素不是轻易可以被消蚀和同化的。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融合和被同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华民族就是由众多民族融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表明,融合现象一是发生在小民族被融合同化并入大民族,二是生产和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融入先进民族。无论那一种情况,都是社会生产力选择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各个民族趋于同化,最后必然融合为一体。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全人类实现世界大同之前,避免民族被同化的条件只有一点,就是必须拥有先进生产力。对于现阶段的中华民族来说,除了学习西方之外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另外,我国现代化的过程和现实,也充分表明并不会由于学习西方国家而失去自我。我国学习西方国家大约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100多年来,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外国文化已经改变了我国的传统面貌。现在,无论生产方式、经济制度或者意识形态,如果要寻找最原始、最纯粹地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那只能追溯到晚清以前的社会生活或者去大山里的农村社区中去寻找。在我国最富有活力的现代大都市中,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一切社会制度,到每一个人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都来自于外国。但是,你也只能说它根源于外国。因为包括照搬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内,它们现在都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和晚清以前的我国传统社会比较,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似乎已经“全盘西化”和失去了自我。可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在建设新社会和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承接传统的新文化和富有新内容的民族精神,拥有了社会更高发展阶段上的和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自己应有地位的一个新自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3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