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冥鱼
监管层制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无非应该是为了让“市场先生”来说话。决策层所拟订的一切政策,无非应该是降低市场上的权贵噪音,还“市场先生”一个相对清净的语言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两股力量的缠斗,投资与投机。但是,政策制定的目标不能只是盯着打击投机而来。
2004年及2005年房价飙涨的时候,不少个人投资行为都被指责为投机行为,因此,有了后来针对房地产投机行为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出台。如果根据已颁布政策的理解,通常个人购买第二套房产就被视为投机行为了。
而当亚当斯“看不见的手”被政府束缚的时候,上海房地产市场一路走低、无人问津,政策制定者又忙于给市场松绑。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一热一冷,以及政府在决策制定上的一紧一松,一方面凸显政府政策的尴尬无奈与疲于奔命,也凸显了政府在投资与投机两方面明显缺乏“艺术化”的手腕。
同样在2004年,深沪股市在“国九条”烘托下,4月初创出年内高点1783点,随后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下一路走低,并延续到2005年。中国股市走在漫漫熊途上,毫无疑问是这个市场出问题了。我们对这个出了问题的股票市场,曾经找出了很多“问题”:庄家、虚假信息、投资者、券商、上市公司、基金、保荐机构、监管部门、股权分置、诚信丧失、发行问题、信息披露、交易制度、政策落实……
除此之外,不可忽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管理层加大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政策作用下,受宏观调控政策对行业景气和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巨大影响的冲击,股市的投资理念和价值体系波动较大,投机理念受到极大压制。
权证的到来,以及迅猛发展起来的交易量,源自于国内投资者对投机的渴望。将T+1交易方式调整为T+0,也在下一步的讨论之中。股价包含了投资价值与投机价值,它反映了股市是投资与投机的综合场所。就好比是一杯啤酒,它的投资价值是杯子中的酒,而投机价值就好比酒上面的泡沫,泡沫是啤酒相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征。失去了投机活力的市场,股票的投资价值真实,市场风险很小。
纵观国内行业政策的制定,在政策制定者的眼里,投机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经济上投机叫投机倒把。然而,投资与投机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投资与投机就像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有投资必有投机。投机不过是投资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尤其是投资者在风高浪急的金融市场内,一个投资决定往往是由投机开始,他只希望一买一卖获利,然后由投资结尾。
之所以要区分投资与投机,是因为目前诸多投资行为,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为投机,并成为千夫所指。在国内,几乎任何追求高利润的行为,都可能被指责为投机。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投机是再正常不过的投资行为。投机价值是形成一个有效活跃市场,促进价格定位功能充分实现的因素。现在别忙着整治“投机”,政府政策制定的目标,保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而不是一味地让“投机”失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