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李甘林:村民不要技术只要钱 只因他们穷怕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李甘林

  2005年,当同学们都在为读研、进名企或出国留学等忙碌时,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河北籍青年徐华欧却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带着对未来新农村的憧憬,只身来到甘肃省临洮县一个偏僻的蒋家山村,开始了支教、支农生活,送技术送知识。可是,满腔热情的徐华欧一住进村子,一些村民就把他当成了摇钱树,频频开始向他伸手要钱。徐华欧解释说:“我没有
钱,但我可以给你们技术,可以给你们带来文化。”但他听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要技术,不要文化,我们只要钱。”(3月23日《兰州晨报》)

  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谁都知道很有道理,因为救穷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只有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学到文化,学到能够养家糊口的技术,让他们开阔眼界,才能从根本上使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一些村民之所以把徐华欧当成了摇钱树,我以为,这并不是他们目光短视,我们也不能一味责怪农民们愚昧,而是由于多年来,在这块缺水,黄沙弥漫的贫瘠土地上,他们虽然辛勤劳作,但所收无几,贫穷使他们志短,使他们看不到希望。再加上,付出了劳动却难以拿到酬劳,穷怕了,酬劳也被拖欠惯了,这就更使他们心灰意冷。

  比如,2001年春,兰州市七里河百合公司与蒋家山村村民签订了一份关于种植百合的合同,但到了2003年百合收获的时候,七里河百合公司并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完全支付农民的租地款和工钱。在数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村民们找到了徐华欧。无奈之下,徐华欧到报社反映此事。又如,村民杨增同共有4个孩子,老大和老二2005年同时考上了大学,三儿子现在读高一。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杨增同靠贷款、借债勉强支付了孩子们的学费,如今眼见贷款期限将至,来年的学费又无着落,急得杨老汉直掉眼泪。对此,徐华欧答应将杨增同老人的情况向“西部阳光行动”总部汇报并想办法募集学费。

  我以为,农民很注重实际这是有历史渊源的,责任不全在他们。村民不要技术只要钱,或许只是局部现象,但它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从政策、技术、项目和资金上扶助农民是必要的,把国家扶贫、扶教、养老和医疗政策优惠及福利真正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使他们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与好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摆脱目光短视和愚昧束缚的任务更艰巨,也更有意义。扶贫先扶志,把新农村建设,把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与信心注入农民们的心里,把他们心里的那盏灯拨亮才是当务之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