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梁中堂: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不过是江河奔大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9:40 新浪财经

  梁中堂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一种历史潮流。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逻辑事实是,WTO和经济全球化都是以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规则为前提的,全球化即是全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

  一直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后,1993年11月党的决议上才明确写上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还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但这一历史性的决定表明中国如同江河入海一般已经走上了全球市场化的不归路。

  马克思讲,单是资本的产生和出现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时间又经过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现在回过头来看,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逐步选择和实行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历史。这部历史贯穿和流淌了3、4百年,演绎出来的各个民族史实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从各个国家和民族选择市场经济制度的结果看,目前除了北美、南太平洋和非洲极个别土著民族以及发达国家中极少部分要求回归自然而自愿过一种原始生活者外,全世界大约99%以上的人口都是通过以下五种不同类型的方式走上了或者即将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

  第一种类型是除了前苏联和东欧以外的欧洲国家为代表,包括近、现代历史上的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建立的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知道,欧洲是近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策源地。我们都很熟悉列宁的一句名言:小生产每日每时都在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因为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理解的资本主义,是“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的一种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是合二而一的。所以,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内部自发生长的一种生产方式,属于欧洲国家内在性生成的一种经济制度。如同古

罗马时期一样,罗马人在海外殖民和移民的结果,都不过是重现一个罗马社会。所以,那些以欧洲后裔为主在海外建立的国家和民族,他们能够实行市场经济也都和宗主国一样,属于其制度内部自然生成的结果。

  第二种类型是日本。日本民族发展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具有传奇性。19世纪日本幕府后期,资本主义在日本有所萌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这时的日本社会还处在封建时代的较低发展阶段上,无论在哪些方面都属于世界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并不具有大规模和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但是,日本通过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制度的同时,大规模地学习和移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工业生产、教育和科学技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使得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比较了日本和中国各自寻求现代化的历程后认为,日本属于最早学习西方并成功实现了现代化的东方国家。

  第三种类型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欧洲国家。16世纪中叶伊凡大帝以后的俄国,一方面因为落后的农奴制,另一方面由于东正教教会的禁锢和统治,沙皇俄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当时西欧主要国家都相对落后一些,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都十分缓慢。特别是十月革命,中断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由于俄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耗竭殆尽,面对欧洲列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革命后的新生政权被迫实行了 “军事共产主义”即军事管制,由新生政权集中管理一切经济资源,统一组织生产和分配。列宁在世时已经意识到军事共产主义的危险性,提出“新经济政策”即恢复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市场贸易。列宁没有过多久就去逝了。斯大林在战时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后来被称之为“计划经济”的一种新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比较,计划经济是由政府集中管制和配置资源的一种生产方式。由于国家集中使用和配置资源,苏联实行一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但是,这种经济制度属于以政府计划形式出现的主观支配客观的经济行为,超出了现阶段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人为地破坏了经济的自然发展过程和客观规律,所以使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都成为不可持续的。实行了半个多世纪计划经济的苏联及其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其军事占领区按照自己的模式“克隆”出来的东欧国家,几乎和苏联同时放弃了计划经济转而实行市场经济,最鲜明不过地表明了市场经济的强大生命力。

  第四种类型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走上独立道路的亚、非、拉的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几乎全都是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时代前,这些民族都处在历史较低发展阶段。殖民主义开始引入宗主国的商品制度,但由于宗主国的压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很缓慢。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取得民族独立的印度最先打出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旗帜。学习苏联,建立国有企业,实现工业化,都曾经在印度红红火火了一阵子。那时,印度人也都以“国营”为荣,喜欢在汽车或者其他物件上写上“国营”什么什么的字样,以示与别的经济成份的不同。为了加强经济计划工作,政府于1950年前后把内阁中的一些经济部门都单列出来新组成了一个“计划经济委员会”,尼赫鲁总理亲自担任委员会的主任。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也都纷纷学习印度的社会主义。但是,和苏联不同的是,由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执政的国大党根深蒂固,印度一直没有通过暴力剥夺私人财产和实行政府管制,所以即使是尼赫鲁推行计划最力的时期,政府以外的经济成份继续实行殖民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市场经济制度也从未曾停止过,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尼赫鲁去世后,计划经济那一套也就在印度划上了句号。

  即使把我国的情况留到后面再谈,我们也完全可以从以上四个不同类型最终都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的事实得出结论说,人类社会选择市场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立市场经济并不是像一个民族国家独立那样凭借政府宣布主权就标志完成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除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外,还要求社会能够形成有制度保障的所有者可自由支配的产权关系、成熟和规范的市场规则、民众适应市场规则形成的价值体系,这些都涉及一个国家经济基础、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形成、完善和成熟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所以,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社会的看法,只有以欧洲及其欧洲后裔为主建立的国家,再加上一个日本,即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主的国家才配称“已经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或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限制,或者由于传统经济和社会制度方面的障碍,都只能说已经走向市场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在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实,即使对于那些不很了解世界历史的人来说,总结20多年来世界的变化也完全能够感悟到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共同选择。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以至于9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一种历史潮流。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逻辑事实是,WTO和经济全球化都是以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规则为前提的,全球化即是全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加入WTO和全球化的行列就意味着选择市场经济制度,拒绝市场经济就是拒绝WTO和经济全球化。

  可以把我国划分为第五种类型,因为我国明显不同于欧洲国家,其传统社会内部并不具备自发生成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虽然几乎和日本同时产生学习西方的意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学到和赶上西方。和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也不同,中国也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却又一直都是一个主权国家。1850年前后,西方列强在把坚船利剑带进中国的时候,把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先进生产方式也带到了中国。由于旧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新的生产方式的抵触和特别落后的传统经济,商品生产在中国发展得比较缓慢。到1950年开始转向计划经济前为止,中国市场经济只在沿海地带和个别城市有所发展,城市商业经济在

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大。因为二元经济的格局,城市商业也未能成为领导和统帅中国经济的主体成份,所以,从总体来说旧中国仍然属于以个体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

  但是,计划经济时期却不一样。一是得力于政府全力以赴的“一边倒”,明确和大张旗鼓地学习、引进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二是大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经济力量已经超过农业在国家整个经济力量中的对比,特别是工业化的成就事实上已经起到引导和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三,虽然直到现在我国社会仍然属于二元经济,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人民公社制度,事实上把个体农业纳入到了政府管制的计划经济体系中去了。笔者在30年前曾经担任过一个人民公社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亲身经历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种植计划与农民实际需要的冲突。所以,在过去学习外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方式在其发展的100年里没有使中国形成一体的市场经济,但由于新生政权的全力推动大约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按照政府计划实行经济配置的国家。

  在长期主观意志下运行所形成的经济结构必然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不适应并且势必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所以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国民经济达到崩溃的边沿”,当时是把原因归结为文化大革命。因为,当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心带领国民对自己曾经亲自参与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变革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这就说明,以邓小平为代表和决心推动改革的第二代领导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没有文化大革命,计划经济体制也是无法持续发展的。由于意识形态的障碍,最初的改革仍然拒绝市场经济。所以,一直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后,1993年11月党的决议上才明确写上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还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但这一历史性的决定表明中国如同江河入海一般已经走上了全球市场化的不归路。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