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声讨新三高不能上伪市场化的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0:07 每日经济新闻 | |||||||||
叶檀 每经评论员 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新三高成为两会期间的讨论热点,两会委员对于垄断企业的声讨,可以视为对广义垄断讨伐的继续。 与激情的声讨相对应的是冰冷的现实:垄断行业主管部门回应福利腐败,称是国际惯
以上论述观念之混淆,逻辑之混乱自不必言,辩护者凭市场份额之大漠视民意,而批驳者则以民意为武器,将所有的改革者一锅端,逼迫所有市场化的倡导者进行忏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吴敬琏怒发冲冠,而“民意”乱拳齐下。 在这场混战中,不管是批判者还是辩驳者都有颠倒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危险,讨论已陷入误区。 辩驳者以伪市场化为挡箭牌,作为反对改革需要公平起点的武器。在全球化与市场化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我不相信这种对市场化的明显误读是无心之失。垄断企业的辩护者祭出市场化的旗帜,有意忽略对于垄断企业成本与收益的实际测算,只不过是想将自身利益捆绑在市场化的战车上,即便市场化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即便让改革因为伪市场化陷于停滞,又有什么呢?笑骂由人笑骂,好钱我自赚之”。 作为政府投资兴办的教育产业,毫无疑问应该以公开而透明的标准作为机会平等的实践者,但辩护者偏偏选了一个最不应该当作理由的理由,就是教育资源的优劣、消费层次的区分。这些辩护者应该重温坚定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于教育产业化的论述。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如此拙劣的理论竟然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愤怒地、认真地、进而严肃地声讨市场化弊端,其与目标的南辕北辙自不待言。 公立学校躲藏在教育产业化的虎皮下高收费,此时应该做的显然是让公立教育退回公益边界之内,同时大力发展私立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消费需求。事实上,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僵化,许多教育市场化收入已经通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国外。但对于教育市场化的声讨,使得教育资源更趋集中,因此对于教育乱收费,民众可供博弈的手段越来越少,既得利益者也乐得同声斥责。真正的市场化偃旗息鼓,伪市场化便可披着虎皮卷土重来。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一方面声称反对教育产业化,另一方面重提“教育消费论”的真正原因。 最后一个误区,就是诸多论者已指出的,一些人将市场化的机会平等误认为结果平等,把小农式的大同社会均贫富理想照搬到今天,在头破血流之余,痛斥市场化不公,并由此出发,反对一切市场体制。市场化背后的另一层含义是市民社会的健全,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不分原因,动辄将责任推给政府,不仅说明缺乏建立市场化社会的前提,也使权贵资本、垄断企业有了肥沃的土壤。 市场化认识的失误,正在让我们付出并将持续付出高昂的代价。一方面,真正的市场化在讨伐声中陷于停顿,某位教授的一封公开信竟然使得私人财产权的保障成为疑问;另一方面,随着某些垄断企业“大到不能失败”,对其既得利益者的绥靖政策露出了端倪。近日张维迎教授对于改革中领导干部受损最大、要求全民赎买就是明显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