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各路媒体围追堵截 你们想累死林毅夫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23:14 新浪财经 | |||||||||
杨禹 上一个狗年初春,尚未发福的姜文和风韵依然的王姬,带着咱北京人闯纽约。那时的口号是: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现在,无论你爱还是恨某个人,都没那么麻烦了。纽约多远啊。还是送他去北大吧,跟着林毅夫老师学经济。
春天火大,吴敬琏发怒了,因为有媒体中人评说他与利益集团有染。林毅夫还没发怒,因为他已没力气发怒。几天来他被无数的记者围绕着,所有的人向他询问关于所有问题的答案。能够看得出,林老师好脾气,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在经济学家极度短缺的政协里竭尽全力地撑着场子,替吴老分担采访,为人民答疑解惑。 这届政协里可称著名经济学家的,除了吴老和老林,还有萧灼基萧老。二老年纪渐大,惟有老林正当年,他不入圈套谁入圈套。这个圈套是媒体代表广大受众来设置的,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里,啥事情都希望经济学家给说说。所以,在围住老林的那个圈圈里,有各报经济版的、要闻版的、生活版的、热线版的和文化版的,有各台早间的、午间的和晚间的,还有中央台、地方台和港澳台。 真佩服林毅夫老师,不仅有好脾气,还有好学问,基本上你抛给他的各路问题你都能听见回响,多则一两小时,少则只言片语。其实只要是生动而震撼,简洁而模糊的回答,哪怕只言片语也就够了,够媒体炒一壶,够受众晕一壶,够其他经济学家赞一壶或驳一壶,大家都有了事情做,大家都发生了新的工作量。 真佩服林毅夫老师,不仅有好学问,还有好身体。27年前身为“国军中尉”的他从金门游到厦门做自我解放。那段海路,看着不长,其实挺远。在今天,你可是要花90块钱买张旅游船票,经一小时航行才能到的。这体格,不是吹的。陈水扁一直不让林老师回去,说一落地就要抓他。其实林老师也没太多功夫回去,他忙。 真佩服林毅夫老师,不仅有好身体,还有好心态。林老师喝的是芝加哥大学的洋墨水,研究的却是中国农村。明明术业有专攻,却被迫对很多并不在行的事情发表评论。有人攻击他不善于做数学模型的推导,也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经济学家里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有人说他潜心学术,保持着学问人入世出世的潇洒,也有人说他很羡慕另一个海龟,能把百年名校的教改当作一次自我欣赏的实验。凡此种种,真假莫辩,要搁旁人,早蒙了、炸了、衰了、泄了。而林老师,毕竟行伍出身,又融会东中西学,不计较毁誉,持师道尊严,于纷乱中竭力自清,勤勤恳恳做个尚能自明的套中人。 做学问的人,大都生活在高墙里。这些年,一撞南墙就回头者少,红杏出墙者众。墙外可迅即扬名立腕,但需遵守学问之外的另一套规则。这墙外的世界里,没人愿意听你把原理和模型做长篇的、系统的、严谨的解释。每一个话筒,都希望你能对着它妙嘴生花,且花开即止,免得浪费磁带。每一支笔,都可能只截取你深思熟虑所阐发高论的一小部分,做放大、扭曲和演绎。 媒体对经济学家们的需要,既是热情充沛的,又是陷阱四伏的。他们渴了,你就是水;他们饿了,你就是馒头;他们过节了,你就是炮竹;他们失恋了,你就是酒。等他们喝够了,就用你刷厕所;等他们吃饱了,就用你去攻击陈凯歌;等他们春节过完了,就把你上缴派出所;等他们另有新欢了,就用你去麻醉新人的钱包。 所以,林毅夫和张毅夫、吴毅夫、郎毅夫、钱毅夫,等等众多的姨夫们,爱你的人和恨你的人,都会把你忽悠到墙的外面去,让你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外部性的学者,让你不仅成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也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春风送爽,祖国看强。林毅夫老师刚刚在其擅长的新农村建设上发表了高论,也在一些他不擅长的问题上做了些许被媒体误传的点评。为了林老师在替中国人拿回诺贝尔奖之前不至于被累死,或被娱乐规则下的唾沫淹死,在此建言献策:请您也能像某些成熟的娱乐明星和某些成熟的经济学家一样,学会拒绝——在自己不擅长的问题前拒绝,在仓皇而疯狂的围追堵截中拒绝,在文不对题、心有旁骛的话筒前拒绝。 一旦学会了拒绝,诺贝尔奖就离您不远了。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