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我们应讨论的是让哪些公务员买得起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3:17 新浪财经 | |||||||||
阿蒙 最近,有人问“让公务员买得起私车”何错之有? 话听起来雄赳赳的,可仔细推敲就湮了。不光让公务员,而且让服务员、医务员、炊事员等等,这员那员的都买得起私车,又有什么不好的?买得起私车,说明生活富裕了,
话说回来。既然问了,就有问的由头,话虽说了一大抱,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为任建明所受指责喊冤叫魂:像清华廉政研究专家任建明教授那样,吐真言、出实招,无论屁股坐在哪里都会稳如泰山,令人敬佩。显见,作者并不是要谈什么何错之有,而是要表达所谓敬佩,其中玄机就待日后探讨罢。 言归正传。 “中国应该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之所以招来舆论哗然,其实质并不在于“买得起私车”,而在于大众对“公务员”三个字有困惑、有不同的解读,这才是质疑和指责的深层意义! 提及“公务员”,我就很容易忆起一位已故的长辈。 我的这位长辈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机关下派到企业担任负责人,没过几年就退休了。随后不久,国家进行工资改革,行政事业与企业逐渐拉大了距离,直到临去世前,我的这位长辈退休金竟只有他所在机关退休老同事的三分之一、退休老工人的二分之一。每次回乡探望,一谈起此事,我也和他一起而忧闷。这,就是一个1950年起就服务于机关的老公务员的结局吗?所以,“公务员”给我的印象首先是很沉重。 在《一个“已故”小公务员的独白》里,笔者说道:前些日子有老朋友从南边来京顺便看我,聊天时他拉长嗓子说又要加薪了,我说你应该高兴呀,他却说高兴个屁!我是一镇之长,担子又重了,看看一大拨失业的工人打工的农民,再加薪不知道哪儿找钱加啊!的确,我的这位老兄说的是实话。回乡时,一位长辈在谈起加薪时也说:够了,还加干什么?我说给你钱还不好啊?他说你知道吗,我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在工厂,效益不好都快下岗了,马上又要搞买断工龄,就是把你打发了,你说加薪我能高兴么?我真不明白搞这一套干什么?老人是一脸的无奈一脸的惘然。看来,这里面还有很多深层的问题。 从公务员加薪,到消费拉动之说,进而“高薪养廉”幻灭,可谓进一步从社会整体上拉大了贫富距离。人们在对公务员概念爱恨交加的时候,却很少去探究公务员的来龙去脉。 所谓公务员,一般的意思就是办理国家公务的人员,但与现代意义、国际社会所认同的公务员南橘北栀。一份调查指出,中国公务员老子英雄儿子好汉的比例超出了“常数”,人员超编、机构膨胀、负荷沉重。 说及公务员,就不得不说一说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时的官吏任免制度,特别是隋唐时新兴起来的科举制度。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通常以1870年6月4日英政府颁布的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枢密令,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加拿大和美国在英国的影响下,分别于1882年和1883年建立自己的文官制度。德国、法国、日本长期保留封建官僚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真正确立现代文官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文官制度的同时,第三世界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仿效或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制定本国的文官制度。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中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公务员选拔、任用、薪酬、奖罚等管理体制,人们对公务员的概念一直是模糊费解的,而一些研究者动辄就说“中国应该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大家当然不答应,或者说大家问的又何错之有呢?! 一句话:让什么样的公务员买得起车才是我们应当去讨论的!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