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思朴:主流经济学人亟需恶补一下道德与常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3:10 新浪财经

  思朴

  2006年伊始,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形成了一股以支持改革为名,反击民众对改革失误进行反思的潮流,他们采用文革战法,大帽横飞,空话连篇,无视基本的逻辑关系,挑战民众基本的道德底线。皇甫平如此,张维迎如此,高小勇亦如此。

  在他的《是继续市场化改革 还是大摆免费午餐》中说:

  “中国并没有在网络等舆论上所渲染的危机和危险。中国社会历来的起义动荡,都是在百姓揭竿而起的成本为零的时候,在家冻着饿着与揭竿而起,就像泥鳅变黄鳝,成本差不多。如今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吸纳进市场相互需求网络中的人数之多,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换句话讲,更多的人行为有了成本,也是反社会行为成本最高的时候。成本高,这类选择就少。这不是简单明白的道理吗?现在不少对这对那不满意的人,他们上网骂完人,上网签完名,还不是中规中矩到公司上班。因为日常工作不守规矩有成本。”

  直白点说,就是中国人现在还没逼到要造反的地步,还可以继续放心压榨弱势群体,等要起义了再说!

  正因为他秉持这种观点——

  所以他可以说房地产价格高涨是因为老外的需求而不是房地产商的贪婪;

  可以说民工荒蔓延也是老外的需求而不是老板的无良;

  还可以说网络上对改革的反思质疑竟然是因为人文知识分子与大学生没有享受到老外的好处。

  老外只要廉价体力,不需高价知识,于是这些掌握着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文知识分子与不如意的大学生,被失落了,被边缘化了,对市场化改革也便仇视了。

  更为可笑的是,所有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高先生看来,竟然是撞向纽约世贸大楼的两只蝴蝶!

  中国的民工们看样子得委托高先生用英文给拉登写信(不知道他过没过英语四级啊?)

  记得以前张卫星同学反驳另一位同学的股改方案时说了一句话,你这屋子就没有墙,你让我怎么找漏洞?这位高先生,号称是某地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所的所长,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把某些“学者”道德的低下与学识的无知。

  中国自2001年后外贸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如果拉登不炸世贸,这种需求会更大而不是更少。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经济信心会更高,需求会更加强劲。而我们的成本会更低,因为石油不会非理性地上涨,中国将会从其中获益更多。

  但我们的这种外贸高速增长的表面繁荣,却更象是一场不计后果的自杀性攻击!我们以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以子孙后代的健康,就为获得一个产业链上不到1%的利润,绝大部分的利润,却让国外的专利商、品牌商、渠道商所瓜分。然而由于我们的贫穷,那1%的利润也够那些短视的商人与政客蜂拥而至,完成某些人推行的市场化。

  可是这种市场化的后果是什么呢?反倾销、低工资、高污染、高能耗……那些享受到外需好处的民工为什么要“荒”?因为他们在每月30天每天12个小时一年下来,居然发现他刚好或者还不足买一张回家的车票。

  我们这种经济增长,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增长吗?

  正因如此,才有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才有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这种发展思路的转变,正是对过去盲目市场化、阶层对立化的一种反思与否定。

  我们从不否定市场化的改革,但是真正的市场化,是建立在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最大劳动效率基础之上的市场化。而绝对不是依靠残酷剥削同胞,无情掠夺资源的伪市场化,这样的市场化,最终只会造成财富在国民群体之间的转移,而不能实现原有价值基础上的新增。

  我们很高兴看到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新首富诞生,这才是中国的希望。中国人可以吃苦、吃亏卖苦力,但是中国人绝不可以永远地吃苦吃亏卖苦力!我们要创新,无论是体制创新、技术创新还是业务创新。

  对于一个拥有人类古代四大发明的民族,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里,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头脑为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正是基于上述的逻辑,中央政府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如今,那些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派的经济学家依然执迷不悟,看不出中国发展的大势,徒劳地反抗基础民意,若不悔改,最终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怎么悔改?

  很简单,找一本孔子的《大学》和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恶补一下一个经济学知识分子所必备的道德与常识!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