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萧灼基:改革正在被异化 损害了改革的严肃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01:5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兆荃

  萧灼基

  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邀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和《资本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他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创新观点,颇具影响。

  今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今年又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局的年份。未来五年,我国面临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也存在需要认真应对的国内外矛盾。日前,记者特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请他就“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十一五”期间要更加关注公平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您认为应如何来看待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萧灼基:收入差距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十一五”期间,要更加关注公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现在全国农村处在贫困线以下、低收入水平、城镇处于低保线以下的人,总数达1亿。要缩小收入差距,不能限制合法的高收入,只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因此要通过各种方法,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资源。例如,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要增加扶贫支出,提高扶贫标准;在市场价格上,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及时发放;在信贷政策上,要给低收入者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由政府给银行贴息;在税收政策上,要对贫困户和下岗失业职工经营的小商贩,减免营业税和其他税费等。

  第二,要实行教育平等。建议国家参照解放后长期实行的助学金制度,对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

  第三,要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使广大群众医有所治。这既是帮助群众解除伤病的痛苦,也是保护社会劳动力的需要。

  第四,要发挥社会救助功能。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功能也比较发达。一些慈善机构财力雄厚,功能突出,这实际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应该发展第三次分配,鼓励发挥各种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在税收上给予捐赠者以优惠,发挥慈善公益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第五,要治山治水,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记者:“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民、农村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受到广泛关注。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萧灼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里生产发展是关键。而要发展生产,就要政府财政来支持。可以采取几点措施: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村投入力度,不仅要提高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还要把更多的好处落实到农民手中;二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农业税免除后,应由省或中央转移支付给予弥补;三是农村收费名目应加以规范,并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四是乡镇干部待遇应该提高,人员规模适当削减;五是免除农村的欠债问题。现在全国乡镇和村一级债务有几千亿元,这些债务成了农村发展的巨大负担,应由国家分别情况给予解决。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千方百计节约耕地,保护农业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条件;按有偿原则依法进行土地流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等。

  降低能源消耗任务繁重

  记者:“十一五”规划中讲了好多目标,其中有两个最具体的目标,明确提出了量的要求:一个是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一个是到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节省20%。您看有没有科学依据,能否完成?

  萧灼基:两个指标一升一降,任务十分明确,意义非常重大。先来看第一个指标,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人均”而不是“总量”。今后五年,人口增长大约4000万,所以“人均”翻一番就要比“总量”翻一番增长高得多。如果按总量翻一番,每年只要增长5.7%;但人均翻一番,年均要增长7.5%。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为1980年到现在,我国的GDP每年平均增长7.5%是能够完成的。另外,从物质条件、资金来源、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方面来看,条件都是具备的。

  第二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难度就比较大。我们从1980年到2004年每年单位GDP平均能耗下降4.1%。如果要在未来五年内下降20%,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平均能耗要下降4%,但这几年能耗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能耗部门、企业、产品增加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03年以来,由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增加15.3%和15.2%,经济增长的能源弹性系数从1996--2002年的年均0.21分别上升到1.61和1.6。因此降低能源消耗任务十分繁重。如何达到这个具体目标?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消耗能源比较少的第三产业比重,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运输和使用中的浪费等。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而面对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萧灼基: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各国都是有利的。

  进出口贸易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让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廉价劳力换不来经济效益,规模扩大换不来竞争力提高。当前,我们要从外贸大国转向外贸强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改变发展思路,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调整外贸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减少烟、酒、化妆品等一般消费品进口,用税收等手段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要减少外贸顺差,过去我国外汇储备不足,国际收支比较紧张,要多出口,少进口,争取更多的贸易顺差,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大大增加,不需要用贸易顺差来平衡国际收支和增加外汇储备,特别是不需要出口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产品来换取外汇,要保持进出口贸易的相对平衡;要按照国际惯例,面对贸易摩檫和反倾销调查。

  记者: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金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那么中国金融业应该如何做?

  萧灼基:金融的范围很广,这里仅就当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谈一些看法。

  1994年汇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增速加快。2005年达到8189亿美元,同比增加34%。按照国际公认的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外汇数量应相当于三个月的进口贸易。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超过合理数量大约二倍左右,我国已成为除日本以外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但外汇储备超常增长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汇率风险。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占款就达几万亿元。这些人民币可能转化为新增投资,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汇率是不稳定的,也加大了汇率风险。针对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情况,要采取措施加以降温。一是要严格资本进入,引导外资投向国家急需的地区、产业和项目;二是要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高科技产品进口;三是要加快汇率改革,防止游资大量进入;四是要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降低国际汇率风险;五是要放宽结售汇限制,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到企业;六是要进一步开放外币市场,发展个人外汇投资。

  关注改革淡化和异化现象

  记者:最近,关于改革的路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经济的主导权、改革的实际目标与价值取向如何,学界又起争辩,对此您有何评价?

  萧灼基:改革已经28年,成绩巨大,有目共睹。2005年是改革年,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加大了改革力度。但近年来,改革正在逐渐被淡化、异化,值得人们重视和关注。

  所谓改革淡化,就是改革机构和改革任务越来越不被重视。想当初改革初期,体制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机构中主要机构,国家体改委由总理兼主任,各地也由行政首长兼主任。后来体改委改为体改办,职权大大缩小;现在只作为发改委一个部门,无论职权、作用都大大淡化。有人认为,现在主要是发展,而不是改革。把改革与发展截然分开。有人认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企改革,现在国企改革已经差不多了,该改制的改制,该关闭的关闭,该退出的退出,职工该下岗的下岗,没有多少问题可改了。这更是错误的。体制改革任务艰巨,远未完成,许多容易改革的已经改了,但一些深层问题还未根本改变;不仅面临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资体制、价格体制等改革,国企的改革和调整也远未到位;同时面临许多社会改革,如社保体制、就业体制、医疗体制、城乡体制等改革;而且面临着政府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等。因此,改革不仅不应淡化,而应强化。

  所谓异化,就是现在出台的一些规定和措施,尤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规定和措施,为了寻找借口,一律称之为“改革”。例如侵害农民利益,强征农民土地而不给合理补偿,名之为“改革”需要;扣克民工工资,降低职工劳动报酬,名义为“改革”大锅饭。其实,改革是特殊时期有关体制等重大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变动,其总目标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一些日常措施的变化,不是改革,只是改变。不能把任何“改变措施”与体制改革混为一谈,不能损害改革的严肃性,更不能损害改革的形象。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坚持改革的发展方向?

  萧灼基: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是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的总目标,当前要着重坚持五点:一是继续放开市场,减少行政垄断,实行公平竞争;二是实行国民待遇。对待非公经济在市场准入、贷款融资、税费政策、土地批租、进出口贸易等方面要真正一视同仁;三是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和进程。国企改革要有时间表,要实行倒计时。大中型国企要真正做到企业无级别,管理无官员、经营无特权、竞争无障碍;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五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

  潜在经济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记者: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的经济波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具有相关性,受到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增加了,风险增大了,当前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萧灼基:对于经济安全,需要全面理解。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要认为处处是危机。安是基础,我们现在没有处在危机之中,主流是安全、安定。但是我们也要思危,不能高枕无忧。要排除隐患,争取长治久安。虽然目前现实危机并不突出,主要是潜在危机;但要看到如果不加注意和防范,这种潜在危机可能会转化为现实危机。我这里主要举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大,人均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安全的最主要问题;二是资源不足,消耗过度;三是环境恶化,灾害频繁。由于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近期松花江遭受的污染是水资源污染的一个缩影,已经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人口素质低,性别比失调严重;五是收入差距扩大,贫困人员众多,贫困影响稳定;六是流动人口增加,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七是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外贸竞争力低;八是石油消耗量大,需要国外进口;九是粮食安全;十是国际市场波动大,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之,要努力排除隐患,排除潜在的危机,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坚持

科学发展观,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落实“十一五”规划各项政策措施,把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