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张魁兴:国有企业改制能否让民族品牌胜出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0:18 燕赵都市报

  2006年1月,国际资本大鳄凯雷集团(以下简称凯雷)并购徐工集团(曾经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制造”,以下简称徐工)的方案已通过了江苏省国资委审批,商务部和证监会的最终批复通过也指日可待,历时三年的徐工改制将尘埃落定。一些外资大鳄正在把中国产业的No.1一步步地蚕食。他们的中国意图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等到“国退洋进”之后再思考,恐怕为时已晚。

  徐工集团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制造”的名号能否保住,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有大量的前车之鉴,证明民族品牌危机四伏。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但南孚被控股之后,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现在,哈药、哈啤、青啤、华凌管线、熊猫电子等中国各产业的领导企业,也先后走入“国退洋进”的征程,他们能否保住民族品牌,我们只有拭目以待的份儿。

  外资收购不能说全是坏事,但随着中国的这些产业领军者纷纷被外资所“蚕食”,若干年后,中国的行业再无产业领军者,我们没有了民族品牌,我们的很多行业将有可能沦为外资大鳄的加工厂,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又在哪里?这不是危言耸听,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一步一步地朝这个方向“努力”。

  是我们的国企改制者没有这种担忧呢,还是我在杞人忧天?事实证明,是有人在以种种理由忽视民族品牌的存在。国有资产不仅存在低估低卖,而且有的根本就没有把民族品牌的无形资产计为国有资产,民族品牌的无形资产被人为地搭售出去了。

  西方舆论普遍把凯雷与徐工的交易看成“凯雷的胜利”,我较真地问一句:凯雷与徐工的交易,是不是徐工也胜利了?如果徐工没有胜利,这次并购只是凯雷的单赢,那这样的改革是不是存在问题呢?国企改革不是为了大卖国企,不是为了消灭民族品牌,不是为了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意志,如果只是为卖而改革,只做赔本的生意,是不是要让老外在大赚一笔后还要来一句“中国这帮傻冒”呢?

  张魁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