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阿蒙:怕挨骂根子在学问虚 经济学家不能落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1:50 新浪财经

  阿蒙

  截止昨天21点54分,《骂人是有罪的》给左小蕾引来“流言”1102条,面对“飞语”左小蕾也许不会无动于衷吧?说起来真划不来。本来是来拉架劝架的,不想左小蕾竟沾了一身腥,想想真不上算。

  话说过来,左小蕾真是来劝架的吗?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这里有两点值得说说。说说不是骂人,所以也就不怕被抠上“有罪”的大帽子。

  常言道:言多必失。左小蕾在美读过博,比起“土鳖”们就更加快人快语。她在《骂人……》第一段落最后一句说:有一朋友悲呼“我的祖宗八代都被骂了!”。可见,左小蕾是打抱不平来了。其实,这并不是问题所在。

  讲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也好象算得上是一个经验——相亲或相对象时候,往往第一眼就能够定下终身,演变为成语就被写成四个字叫做一见钟情。见第一面重要,说第一句话也不能忽略。

  左小蕾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呢?

  她说:最近,网上“时尚”骂人,不论是前辈高手还是后辈新人、不论是男士还是女士,不论是官员还是草民,不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要说了那些人不顺耳的话,写了那些人不顺眼的文章,就会遭遇各种谩骂,无一幸免。好了,在此打住。试问,谁在骂草民和普通百姓,被骂的草民是谁?相信左小蕾不好自圆其说。在堂堂公民社会,称普通百姓为“草民”,左小蕾真是岂有其理!是别人在骂,还是自己在骂,傻子都听得出来。

  左小蕾接着讲:网上骂人者往往就针对某人士在一次论坛上的某一句话,或者是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可能根本没有认真读一读原文,也不去想一想别人是否真有道理,就断章取义,截头去尾,胡批乱骂一通,“极尽攻击诽谤之能事”。话说过来,张口闭口草民草民的,你不“随心所欲”,别人就不可以随心所欲了?

  即便如此,左小蕾说的也不是一点没道理。

  她说:“骂人”是一种人身侮辱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任何人在大街上,在单位里,在街坊邻里等等所有的公开场合随便骂人,一定轻则遭到谴责……她问:试想网上如出现反标,一定很快追查。为什么对网上侮辱人者就网开一面呢?即使是“网吧”,也不是没有办法监控的。一旦追查到相关的网址,骂人者应该被追究,承担法律责任,严肃法纪。她也承认,网民实际上大部分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而侮辱人的人肯定是这一群体中的少数人。看来,左小蕾也并不认为事情就严重到“耸人听闻”。但言外之意,左小蕾又好象不属于“这一群体”,不是文化人左小蕾又属于什么人呢?

  快结尾时,左小蕾抱怨:网上一些人……与“文革思维”如出一辙。结尾时,左小蕾来个“回归”。之所以说“回归”,是因为她开口就说:网上“时尚”骂人。作为首尾呼应,她呼吁————代表现代文明、现代信息载体的网络不能“变态”成“骂人”、“发泄”、甚至“煽动”某些不正当情绪的藏垢纳污之处……在此,品尝过欧风美雨的左小蕾,为什么对网络如此失意、如此失落,乃至拿“文革思维”套“网络思维”呢?

  不知是“如出一辙”,还是巧合。前几日,张五常先生也发过类似的牢骚

  张先生开口说:互联网无疑是人类的一个奇怪发明。老先生自嘲:自己不用计算机——没有兴趣,也懒得学。不用计算机,一于懒理,是生存之道。有时不懂先进科技是上帝的祝福。老先生比左小蕾更直率,也更自信。他告诉国内青年:你要在经济分析的内容上难倒我这个老人家,成功机会是零。今天,对于张先生这样一位老人,且是位赫赫的学者,我们一要尊敬、二不能计较,但对于左小蕾却不能不提醒几句。

  与其说左小蕾打抱不平,或呼吁还民风、还人格、还之魂什么的,不如说她对当代经济潮流有些“缺钙”,所谓经济“雪茄”也都是些某领域或局部的研究者,“缺钙”也不算希奇,别人不见怪、自己也不要见怪啊。

  之所以这么说,回顾一下历史就明白了。

  说起来有五年多了。2000年10月17日这天,位于北京国贸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迎来了一位尊贵客人,他就是正在携夫人周游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托夫勒对媒体说: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3年,那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朋友们一起讨论信息技术发展、变革的问题。2年前,国家计委秘书长告诉我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在从事第三次浪潮的工作。当时我还认为他在夸张,但现在我了解到的是,中国的网民有1800万,而网络咖啡屋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条件,利用互联网来改变他们的生活,中国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革,它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变,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希望中国从第一次浪潮直接跨越到第三次,美国是从农业化,工业化发展到信息化,而中国有一次机会可以跨越第二次浪潮,直接进入第三次浪潮。中国在未来5到10年内发生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中国,还会影响整个世界,将改变中国和西方的关系。现在,看看中国经济,再瞧瞧富豪榜上,以及纳斯达克上的中国网络英雄们,由不得你不赞叹托夫勒的眼光和胆略。

  面对在场的中国网络界人士,托夫勒告戒道:从经济角度来说,我原来没有想到互联网在经济上能有这么大的使用价值。IT行业可以减少很多交易的费用,所以它对经济有很重要的影响,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工具,不论人们是否利用它,历史会证明一切的。在大变革的转折期,不要期望风平浪静的转变,只能是巨浪滔天。工业革命就是如此,当时有很多人失败,也有人成功,但是工业革命并没有失败而是成功了。在中国,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信心。有些人要变革,有些人不要变,这之间产生了矛盾。新旧思想的斗争,有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多方面的冲突。我们应该有信心,不仅要变化,还要在变化中有创新。有些冲突是积极的进步的,有些是暴力,不和谐,我们的责任就是支持那些好的,制止那些不好的。

  一切尽在老托意料之中。

  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尤其是飘洋过海喝过洋牛奶、啃过洋面包的经济“雪茄”们,平时的确要多吸收一些诸如托夫勒先生的眼光和胆略来武装自己的学识,不要以为学几句洋话、嘣几句洋词就能把“文明古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了。否则如同雪茄,老不“吸”就熄了。即便到过西天,又没取到真经,不光食洋不化,而且“思维文革”,那么就尽量少说,更不要诈唬吧!贻笑大方,惹怒找骂,逞能何必呢?

  一句话,我们国内这些据说比世界上所谓能称作经济学家总数还多的经济学家们,要想在世界上立住脚为国争光,就应该沉入基层多做些调查和研究,多做些于国于民有益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够赢得由衷的尊敬和由衷的称赞。到那时,谁骂就真的有罪了。

  可谓无银三百两。从“经济学家不是让人骂的”背影里,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心虚”二字,其它暂且不论,至少学问是虚的呀。尤其是,一见着几只螳螂、蚂蚱,就大惊小怪、痛不欲生,殊不知历史的潮流是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的。第三次浪潮还在汹涌,第四次浪潮就快朴面而来,经济学家或从事经济理论的学者专家们,都应该去把握时代的脉搏、肩负起历史的重责!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