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富华:中国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和就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5:41 新浪财经 | |||||||||
袁富华 目前,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争论颇多,持论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在这篇短文中,我打算在就业层面上谈谈自己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看法,主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其一,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其二,这个“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一 适度快速增长的界定 为了便于给刚刚提出的两个问题提供答案,首先,我想尝试着对“适度快速增长”给出一个粗略的界定。 一个基本达成共识的事实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起飞阶段,随后,国内高涨的投资率和储蓄率支撑着这个庞大的经济体驶入快车道。在1992年至今的10多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年平均值是9.7%,经济增长明显带有工业化加速的特征。1992~2004年间,有4年(1992、1993、1994、1995)的增长速度在10%以上,我们认为这个速度过快了;有1年的增长速度为7.1%(1999年),我们认为这个速度有些偏低了。之所以对增长速度产生这样的判断,原因是我们心中已经存在了一个衡量的标杆—即潜在增长速度。 社科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谢三明、沈利生等的匡算数据证明,考虑到资源约束和价格稳定因素,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因此,9%的增长速度似乎可以看作中国经济增长的上限,高于这个速度的增长不能够持续。那么,下限怎样界定呢?根据“十一五”规划思路和人均GDP增长翻番的要求,“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大约为7.4%,这个参照人均GDP增长设定的数字可以看作增长速度的下限,下面的论述将证明,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一个较这个下限高一些的数字。 因此,在这里,我们似乎有信心把(7.4%、9%)这样一个区间看作中国经济的“适度增长区间”。如果取上限和下限的某个中间值,我认为在以后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里,8.5%的增长速度可以看作中国工业化过程的“适度快速增长”。 二 适度快速增长的原因及适度快速增长的持续性 为了减少数字设定的随意性,在下面的论述里,我将进一步说明8.5%这个“适度快速增长”数据的经济含义。 虑及中国高低收入水平差距的事实、以及缩小收入水平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为不断增加的就业人口和业已存在的失业者创造再就业机会的问题,无疑会成为理论界和决策者未来关注的焦点。对不断增加的潜在劳动力供给的关注,实际上是要求中国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1. 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为了使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这里,我只想就1992年以来的就业规模增长状况及其与经济规模增长状况的联系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合乎逻辑的预测。 如果对就业总量和GDP总量进行一下简单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近年(如1997-2004年),GDP规模扩张的就业弹性大约为0.13:即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就业规模0.13个百分点的增加。这个数字意味着,GDP每增加1%,将会创造90万个就业机会。 实际上,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匡算,1992~2004年间,中国年均新增就业规模约为760万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如人均GDP的较快增长和再就业问题等),单单为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供给创造就业机会,就需要8.5%( ×1%)的增长速度。如果考虑到为每年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这个重要因素,我们就不会对文章开头提到的1992~2004年间GDP增长速度9.7%这个平均值感到吃惊了。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拉动。在未来的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自然资源可供性的约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以及由此带动的服务业的增长)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速度上吸纳新增劳动力供给,但“适度快速增长速度”仍然不可忽视。 2. “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如果从新增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能够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 根据中国人口规模的有关预测数字,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绝对数量可能达到16亿的峰值,这个预测数据意味着,从2006年算起的以后20多年里,中国每年新增人口将在1200万左右。又,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1997~2004),中国年均新增劳动力规模与新增人口规模的比例为57%,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在今后的20多年里,中国每年平均有680(=1200×57%)万的新增劳动力供给。 即使不考虑其他要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仅仅为吸纳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就需要8%左右的增长速度。因此,我认为,8.5%这个“适度快速增长”数字,至少要持续10到20年的时间。 3. “适度快速增长”的资源支撑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持续的“适度快速增长”有没有保证?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自然资源-尤其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进程深度推进的能源角度回答。 根据多数专家的预期,如果中国加快西北地区和海上油田的开发,中国石油生产在未来10~20年内产量大幅度减产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的情况是,如果西北地区和海上油田的开发出现较大进展,中国石油生产峰值—1.8亿吨原油的产量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 又,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期,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比(R/P,即剩余储量与年产量的比率)平均为35年,世界主要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的储产比较这个平均数值高,位于50~80年的时间区间内。2020年左右,中国的原油进口预期为2亿吨,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7%,相对于国际石油生产和出口来说,这仍是一个较小的份额,未来20年里世界石油市场能够吸纳中国的进口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10到20年里,中国“适度快速增长”仍然有令人乐观的资源保证。 三 结论 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同的重要一点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得不为其规模巨大的新增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这个特征对中国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提出了最本质的要求。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面临逐渐增加的资源约束问题的情况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增长方式至关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江小涓,《向潜在增长率趋近——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财贸经济》2003年第5期。 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鲁奇、任国柱,《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与优化配置》,科学出版社2002。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1》中译本,地质出版社2002。 周凤起、王庆一,《中国能源五十年》,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周凤起、周大地,《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