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海:没钱百姓看病难 有钱人看病不成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1:51 新京报 | |||||||||
如果说“看病难”是当前医疗行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的话,我觉得应该给前面加一个修饰语———没钱的百姓。因为一个有足够多的钱的人,看病其实不成问题,不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相关的服务设施,中国其实一点也不落后。可以说目前有效的最新治疗,最高档的服务,在中国都可以得到。因此,在很多中国百姓喊着“看病难”的时候,一些外国的朋友却会跑到中国来看病,因为有不少在国外享受不到的服务,在中国却是一路绿灯。
不久前,《健康时报》就刊发了一篇《亲历发达国家“看病难”》,通过一个获得免费医疗待遇的访问学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发达国家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低水平”。 对此大概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烦琐的预约,漫长的等待。”在发达国家看病是需要预约的,而且一预约就需要等若干天,好容易看到大夫了,大夫在了解病情后,很可能要求你再去预约做检查,这一预约可能又是好几天,甚至是一两个月,一个某部位不舒服的病人,经常症状都消失很久了,检查还没做上,更别说得到什么治疗了。如果你不愿意等,而选择急诊方式进了医院,只要接诊的大夫认为你没什么大问题,在简单的处置之后,照样会让你等着预约专科大夫来给你看病。 不但是看病、做检查不便捷,在这些国家治疗也是能简单就简单,一个病人即使是烧得满脸通红了,医生也往往是让你回家用凉毛巾敷一敷,这样的治疗放在中国,说不准早就有患者对着医生拍砖头了。对于癌症病人,中国时常给予最积极的治疗,可外国医生却是经常告诉患者四个字“观察、等待”。他们甚至会对癌症病人说:“你已经确诊是癌症了,最长还能活2年,你应该做好安排,心情要好,不要生气,不要老想自己是个病人。”没有一点马上为你治病的意思。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发达国家,他们提供给病人的医疗保障,也只是最基本的。它只是保证在危急的时候,为你提供必要的治疗,却不会让你在病情相对平稳的时候,过度地调用医疗资源,更不会为你提供疗效不明确的治疗。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我国的医疗活动中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病人本来没有急诊指征,可他跑到急诊科来,就要求你必须像对待急诊患者一样对他,一个患者已经失去了抢救价值,可是他的家属却要求你必须给予最积极的治疗,否则就不依不饶。 最新的统计显示,占世界人口20%多的我国,每年用于医疗上的费用仅占世界医疗消费总量的2.1%左右,应该说,我们的医疗资源还是很有限的,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片面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必然会让我们的医疗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让有限的医疗资源长期为少数人所有。事实上,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有资料显示,占我国20%左右的城市人口,几乎消耗了近80%的医疗资源。而这无疑也是很多人看不起病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必须是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在更广大的群体中发挥作用,最直接的办法无疑是适当降低单次医疗的平均费用。因为在有限的资源下,只有这样才可能惠及更多的人群。现在有政协委员提出在农村恢复赤脚医生制度,其实就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思想,但赤脚医生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城市医生不能与之拉开过大的差距。否则,有限的医疗资源很快又会被城市抢走。因此,我认为目前的中国医院应该适当控制求新、求高的速度(比如“换脸”一类只能惠及少数患者的高端技术就没必要和世界接轨),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的医疗工作,让更多的人能拥有基本的医疗,比让少数人能得到最先进的治疗更有实际意义。 □郑山海(北京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