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我国2006年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建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4:54 新浪财经 | |||||||||
林毅夫 2005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难忘。政府以坚定的决心,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汇率、股权分置、财政税收等多个领域的改革,还冷静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贸易摩擦,使外贸出口总量继续快速增长。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尚且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认真反思,收入分配差距、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环境资
从宏观经济来讲,经过2004年的宏观调控,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而快速的增长,估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以达到9.4%;同时出现了既无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的理想状况,这是从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宏观运行最好的一年。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展望2006年的宏观经济,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通货紧缩可能再度出现 我国从1998年开始的那一轮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2003、2004、2005年我国经济从物价指数来看走出了通缩,但这只是源于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了食品、饮料价格上涨,房地产、汽车、建材等少数几个部门的投资过热导致建材、能源价格上涨的表面结果。实际上,绝大多数工业制造业部门的价格指数依旧延续着1998年以来的下跌趋势,表明着绝大多数部门生产能力过剩的困境并未消除。 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2004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增加了770亿斤,单年增产幅度创历史新高,估计2005年粮食再增产291亿斤,总产可达9600亿斤。连续两年的粮食大幅增产,可预计2006年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和饮料的价格将稳中趋跌。而当宏观调控取得成效,投资增长的幅度放缓,过去因为投资过热所导致的建材、能源价格的上涨诱因消失,并且由前期过热投资产生将逐渐转变成生产能力,加上原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已经生产能力过剩,造成通货紧缩的生产能力全面过剩将会再度出现。其实,商业部在2005年8月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中已发现,2005年下半年600种消费品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一些生产资料过剩的状态也已经开始出现,钢铁、水泥、电解铝的产品价格下跌,库存大幅增加,电力过剩也可能在2006年出现。可以预期,2006年国民经济将会在过冷和通缩的阴影下徘徊。 通货紧缩下经济仍会高速增长 国外只要出现通货紧缩,国民经济一般会非常疲软,我国经济则有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不一样。国外的通货紧缩通常是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导致财富减少,并引发了消费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进而投资下降。在消费和投资双双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必然出现停滞。 然而在我国,不论是1998年开始出现的那一场,还是今年可能出现的这一次通货紧缩都不是因为泡沫经济破灭的结果,而是因为前期投资过热,生产能力增加的幅度比需求增加的幅度更快,造成产能全面过剩,进而价格水平下降。由于在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中没有财富效应,消费需求增长的幅度基本上不变。1998-2002年通货紧缩期间,我国消费增长年均6.6%,而1978-1997年消费年均增长7.1%,通货紧缩时期的消费增长率仅比历史平均水平下降了0.5%。2006年消费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一是,2004、2005连续两年城乡收入增长较快,尤其2004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6.8%,2005年估计可达6%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两年;二是,2006年政府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估计2006年的消费增长率至少可以维持在7% 的水平。 投资方面,通货紧缩意味着生产能力全面过剩,这对于民间投资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早期和转型阶段,具有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第一,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的空间非常大。第二,每个产业内部技术、产品质量升级的空间也非常大。第三,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由此判断2006年的投资增长率可能达到20%,至少也不会低于15%。 如果2005年的消费增长率是8%,投资增长率20%,那么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甚至更高一点。如果2005年消费增长7%,投资增长15%,那么经济增长也不会低于8%。因此,即使出现通货紧缩200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仍将会稳定、快速增长。 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 在绝大多数部门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情况下,某些部门的投资过热,虽然可以在短期间内创造投资需求,推动投资品价格上涨,使国民经济在表面上走出通货紧缩,但是等这些过度投资建成,产能集中释放,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的问题将更为严重,经济将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深度的通货紧缩中。因此,面对今年可能又将出现的通货紧缩,以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来启动投资并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治理通货紧缩,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存量需求。存量需求指的是“有需求愿望而且有支付能力,但是因为体制性或是结构性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实现的需求。”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启动存量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限制,许多农村地区无法使用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大大限制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新农村建设将能释放农村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而且,这个建设本身是一个投资需求,在农村里面投资所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都来自农村当地,向农村里面投资一块钱,估计至少9毛钱会变成农民的收入;新农村建设也还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是一个一石数鸟的政策。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虽然现有的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过剩生产能力,但是还有很大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的空间,这本身也是一个存量需求,并且符合企业的意愿。我国现在的企业形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型企业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上却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大的工商银行的贷款企业客户约为6万家,而且工商银行的客户跟其它三家银行的客户有不少重叠,因此加起来能够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的企业最多就是20万家。另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相对小,能够贷款的企业也不会太多。推测起来,全国能够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50万家,但是我国现在的企业数量近1000万家,也就是说大约95%的企业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融资。这样,产业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引进新的技术就只能靠自有资金的积累或是民间借款,极大地限制了这些企业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需求。 在需求相对不足,经济处于较为疲软的时期,应该多练内功,可以考虑加大金融改革的举措。一方面继续推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和中小项目的贷款有先天性难于克服的障碍,所以,更行之有效的举措是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这不仅是境外的经验,而且已经在国内的浙江台州、温州等地创造了很好的先例。第三点就是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局的经验,由政府部门来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机构,主要功能是给这些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项目提供担保,使其能够向大银行贷款。2003年,美国中小企业发展局总共给6.7万个项目提供担保,担保的资金总额达110亿美元。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当然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综上所述,在2006年生产能力过剩、通缩压力存在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一方面继续执行双稳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一方面趁此机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启动消费和投资的存量需求来消化过剩生产能力。以期当走出生产能力过剩、通货紧缩的阴影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会在更为健康的基础上稳步快速前进。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