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舒圣祥:陌生人社会需要基于制度的理性信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15:24 红网

  为了让农民得到实惠,让消费者买到真正的无公害大米,避免让商贩们从中掺假,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带着已成功申请到农业部10万元专项资金的无公害大米项目的实验成果到北京卖大米。可是10吨“鑫合”牌无公害大米拉到北京一个星期了,却只卖出去100多斤。教授卖大米,而且卖不出去,这让何慧丽本人感到苦恼。(1月4日《竞报》报道)

  教授卖大米,而且还有农村新合作社领头人温铁军教授的推荐信,大米为何还是卖
不出去呢?这首先也许得感谢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德,他们没有走现有的劣质通道,否则按照一般的销售法则,先来一番全方位广告轰炸,再来一系列玩尽噱头的促销活动,10吨大米应该不在话下。可这样一来,农民不但没得到实惠,消费者那里也树立不起真正的无公害概念,无公害项目的意义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温铁军教授认为是消费者不够聪明,“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我们要让消费者聪明起来”。这话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消费者对大米本身欠缺认识和鉴别能力——人们对每一件新产品乃至老产品其实都欠缺——的情况下,“教授卖大米”能够让人们投入信任的似乎只有教授这一身份。问题是,教授身份真的值得消费者充分信任吗?或者说,在当今的利益社会下,消费者能够信任什么?

  这样一思考,“教授卖大米”卖不出去,除了是教授的苦恼,更是消费者的悲哀: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充分信赖或者依靠的了,这常常让他们错过许多优质产品,也让他们消费了许多劣质产品。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人已经非常不相信广告,可他们在消费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却仍是广告,这一悖论充分折射出消费者的信任困境。再比如,正规市场上光明正大销售的正规产品,不说是优质的,总该是合格的吧?然而连

商务部的人都说了,“消费者对任何一类
食品安全
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瞧,广告不能信任,“正规”不能信任,“绿色”不能信任,“免检”不能信任,政府监管也不能信任,教授身份或者权威推荐难道就能信任吗?显而易见,人们不买无公害大米的账,并不是人们不想消费无公害大米,也不意味着无公害大米没有市场,而仅仅是人们为了避免上当受骗而作出的消极退让选择:买了就可能上当,不买才永远不会上当。

  社会学家林·扎克把人类社会的信任分为三种:基于血缘、基于身份的信任;基于历史、基于了解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显然,基于制度的信任是一种制约的信任和法治的信任,这种信任具有最高的可信度。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由迁徙,随着地球村时代对农耕时代的取缔,社会逐渐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化,只有靠各种制度才能维系社会在更大范围之内的信任。

  所以,“教授卖大米”充其量只是一种基于身份的信任,这在陌生人社会越来越显露出价值式微。而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让所有的失信行为都终将受到制约,失信者对失信行为才会有负的净现值预期,基于制度的理性信任才会代替基于个人的感性信任。到那时,只要是好产品,即便没有教授吆喝,也照样会被市场青睐。

  (作者:舒圣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