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林:不要谩骂刘吉 郎咸平的错是根本性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9:35 中国青年报 | |||||||||
盛大林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地对待经济学家》的文章,对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以及公众对郎咸平的追捧提出了质疑。此文在网上转载后,舆论一边倒地批评甚至谩骂刘吉。
也许是觉得不值一驳吧,刘吉先生在文中并没有具体地批评郎咸平的观点。而我觉得,公众之所以不认同刘吉,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把郎咸平言论中的是与非混淆在一起。 郎咸平之所以“一炮打响”,是因为他抓住了一个公众最关心也确实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即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很严重。其突出的表现在,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有些国企甚至地方政府负责人借改制之名行瓜分之实,有的国企负责人打着MBO(管理层持股)的旗号,把全民的国企变成自己的企业。黑箱操作、自买自卖……这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作为香港的著名财务专家,郎咸平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地进行了揭露。这不能不让人叫好。 此时,如果郎咸平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如何在操作中防止上述瓜分国资行为,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而,郎咸平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而是把国资流失的原因,归结为国企改制本身,甚至提出了“国有企业效率高,不用改制”的观点。 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论。郎咸平就走出了这一步。由于他的批判正好迎合了绝大多数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强烈不满,郎咸平被视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甚至成了良知的化身。在一片喊打声中,情绪激动的人们失去了理性。大多数人只听到了郎对国资流失的大量的义正词严的痛斥,却忽视了他对国企改革,不,是对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否定———那些话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却是郎的核心观点。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产权不明晰,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的产权就是不明晰的。它名义上是“全民”的,但哪一个公民真正觉得哪个国企是属于自己的?说是政府代表国家和全民经营管理国企,但政府怎么可能去经营企业呢?只有聘任几个经理人去打理。但问题是给经理人多大权力呢?给多了,与经理人的身份不对称;给少了,经营管理没法做。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透露作为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竟然没有国企的收益权。发生这种荒唐的事情,根子其实就在于产权的不明晰。实际上,国企的所有者处于缺位的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产权是绕不过去的。 从政府的职能角度讲,政府的角色是“守夜人”,它的职能应该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现在,中国的大企业大都是国有的或国有控股的,政府仍然主导着国民经济及其资源的配置。即使是在很多一般性的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也在扮演着主角。 从效率的角度讲,国有企业也无法与私营企业相比。经营机制不灵活、激励机制不合理……这些早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而郎咸平竟然说“国企的效率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国企的改制确实出了很多、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正视、不解决,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毁掉中国的改革。因此,政府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坚决遏止瓜分国资等非法行为。不过,问题的严重性,并不能改变问题本身的性质。尽管国企改制中的问题非常严重,但都是操作中的技术性问题,而不是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国资流失等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法治的不完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完善法制、加强监管,使国企改制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而不能因噎废食。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郎咸平之“是”,是他指出并批判了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郎咸平之“非”,是他从根本上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其“是”是微观上的、现象性的,其“非”是宏观上的、根本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