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学习美国教育产业化 为何只学会收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0:1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今天看了几条有关大学生、助学贷款及学费的新闻,心情格外沉重:第一条,建设银行状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欠贷毕业生(据12月29日《京华时报》报道),案由是他们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银行方面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银行此举于理于法都无可厚非。但我却立刻联想到前两天刚
大学教育被公认为是填平一个社会的贫富鸿沟,为穷人的孩子提供上升机会的有效手段,但从这几条新闻透露出的信息看,这个手段无疑是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的,一不留神还会扩大了鸿沟。 首先,穷人的孩子一毕业,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富人的孩子,如果无力及时清偿,还会被推上被告席,再背上一个信用不好的恶名。犹记得几个月前,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曾经公开批评若干省市不落实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赢得了公众的广泛赞誉,但现在看来,即便助学贷款政策被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也无非是这样一个结局,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其次,由于穷人的孩子多从“冷门专业”毕业,找工作难,收入低是免不了的,他们和富人孩子的差距也就只能越来越大———当然,他们之间的鸿沟也就只能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了。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有的。薛涌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上得起大学》(据12月27日新华网报道)的文章,介绍了美国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美国人上大学,先要算一下‘预期的家庭贡献’”,你的家庭越穷,从政府、学校、私人慈善机构得到的奖学金、助学金就越多,穷人家的孩子几乎一分钱不用花就可以读完大学。有时这“两金”在支付了各种费用之后,还有余额退给你做零花钱。这样一来,穷人的孩子毕业后,倒是真的可以一身轻松地和富人的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据说“教育产业化”的理念就是美国的舶来品,看来我们的大学只学会了收费,但没有学会怎样收费———收费收得连填平社会鸿沟的基本功能都丧失了。当然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但千万不要告诉我说是因为没有钱:前段时间,国家不是一出手就补贴了中石化100个亿吗?100个亿啊! 郭松民,青年杂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