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需要改革了,这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但供暖怎么改革却是一个问题。因为“两年内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改革,其结果一不留神就可能会成为医改第二的———取暖难,取暖贵,相当一部分人用不起暖。
首先说,哪些人能拿到采暖费的“明补”?在我看来,能拿到明补的只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员工等。那些私营企业主们会给员工发采暖费吗?
那些自由职业者就更不用说了吧?可是,这些能够拿到明补的人,他们原先欠费吗?既然能够拿到明补,供热价格变动和他们能有多大关系?
其次,目前具备供热商品化的条件吗?要想实现供热商品化,首先应该能够做到分户计量。但现在分户计量的房子有多少?事实是上就算是实现了分户计量的也相当麻烦,因为时下技术根本就不过关。可如果还按采暖面积收费的话,那又叫什么商品化呢?
更需要注意的还是价格问题。《意见》中说,各地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供热的燃料特点,当煤炭等燃料价格在一年内变化达到或超过10%后,相应调整热力生产的出厂和供热销售价格。那么,彻底商品化后供热价格能不直线上升吗?在实行分户计量困难的前提下,买不起热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挨冻会不会成为新的社会问题?还有,对“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改革早已经开始了,但直到目前,将热费按工资发放的地方到底有多少?
裴娇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