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解本友:别让农民工退保成为地方政府提款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1:04 燕赵都市报

  许多参加养老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与所在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不是选择保留个人“参保”账户继续缴纳保费,而是“退保”,获取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的支付后草草了事。进城务工人员从难“参保”到高“退保”,凸显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缺陷。(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农民工参保率很低,而退保率却很高,这种现象耐人寻味。社会保障制度作为
劳动力市场的安全网,对保障劳动者的养老、就医等至关重要。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人。然而,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更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农民工参保率低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参保的农民工积极退保的现象,更耐人寻味。

  “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现象,很大程度是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导致。我国目前的各项

社会保险在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享受等方面,都是依据正规就业情况而定的,对农民工这种范围广、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工作时间长短不一的特殊人群,缺乏制度设计和保障。例如,山东农民到广东打工,在广东缴纳的社保金,根本无法转移到山东。这是因为,我国养老和医疗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多在县市级统筹内运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
养老保险
关系无法转移接续。换言之,农民工在甲地打工后再到乙地打工,其在甲地缴纳的社保,根本无法转移到乙地,甲地社保金在乙地就是一张“废纸”。农民工在“转战”过程中能不“退保”吗?

  此外,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形成,还主要是靠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在农村社保制度与城市社保制度无法接轨的情况下,农民工在城市内缴纳的社会保险,带不回户籍所在地,也不能享受相应待遇。对于回到户籍地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社保,农民工当然要退。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既热衷于让农民工加入社保,也欢迎农民工退保,道理不复杂。政府让农民工参保,可以让地方

社保基金更充足;退保时,农民工并不能领回全部金额,“大头”被强行充入地方社保基金。据统计,广东省每名参保一年的农民工退保,就向当地养老基金“贡献”1348元。这大概也是主管部门迟迟不重视、不解决农民工“退保”问题的利益因素。

  对农民工来说,退保吃亏,不退保也吃亏。怎么办?无论是城市职工,还是农民工,只要是社会劳动者,就应当享受劳动者所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益。这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说,我们必须改革现行制度,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格局,让全国社会保障“一盘棋”,实现社会保险在地域之间无障碍转移。同时,还必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接轨”。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真正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在农民工养老、看病等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机制,而不是把农民工“退保”当成自己的“提款机”。

  解本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