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舒圣祥:廉价经典药市场消亡拷问药品定价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09:45 红网

  12月7日新华社电,上海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关键药物“环磷酰胺”近日出现断货,患儿面临生命危险。据了解,这种药物疗效好,毒性反应低,但就因为价格便宜,几乎没有厂家愿意生产。事实上,还有更多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面临停产、短缺困境:譬如,抢救心脏缺氧发作的“心得安”针剂、用于癫痫发作的苯妥因钠、治疗静脉曲张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以及更生霉素、长效青霉素、非那根糖浆等。

  一些廉价经典药在市场上逐渐消亡,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经典”因为“廉价”而丧了命。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容易让人想起医药厂家的惟利是图,医院医生的医德滑落以及老生常谈的“以药养医”等等,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甚至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却常常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现行药品定价机制的品质低下。

  显然,在一个运行正常的市场上,“廉价”不应该是劣势,而是一个有力的竞争点。因为只要我们的药品定价合理,无论廉价或高价,相对利润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在“新药新价格,老药老价格”的定价体制下,一方面廉价经典药因为价格上涨新增的成本在销售价格上得不到反应,必然削减相对利润;而另一方面,对新药的价格申请把关不严、论证乏力、腐败丛生,使得厂家能轻易获得超额利润。两相比较,厂商“喜新厌旧”还有什么值得希奇?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有过十几次

药品降价,可结果却是百姓的医药开支节节攀升,反倒是药品企业我自岿然不动。一俟降价,厂家发觉某种药品的利润空间缩小,就会逐渐减产、停产,或者索性替换其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成分,更改包装、品名或者剂型,然后以新药的面目申报,以达到涨价的目的。这与其说是药厂玩得高明,不如说是我们的药品定价机制太过愚笨。

  从根本上说,

药价虚高是从药品定价不力开始的。一般来说,物价部门应根据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加上企业应得利润,制定出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然而,如今物价部门制定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往往是药厂自定出厂价的数倍乃至十几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定价从业者本身就是个外行。在一般的价格论证会上,论证会的专家主要是就药品的化学成分和疗效提出意见,对于财务报表之类的材料却往往一言不发,在企业负债率、折旧率、现金流等方面,他们大都是外行。

  因此,我主张,药品企业的价格申报材料首先应该经过药品管理部门,采用类似于海关部门在确定货物原产地时使用的“实质性改变原则”,确定申报药品是否“新药”,以及“新”的程度;再由

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社会中介机构,对价格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最终对审核价格实行公示,提高透明度。

  廉价经典药的消亡,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定价机制的不合理。要想使这些廉价经典药重新上市,不可能奢望于药品企业向社会献爱心,零利润甚至负利润地向社会供给;而必须通过调整定价机制,一方面让生产廉价经典药也有钱赚,另一方面让药厂的“定价技巧”玩不起来。

  (作者:舒圣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