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朱冰尧:银行改革更需要给公众争论的话语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1:46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1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否定了近期针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贱卖”论调。

  2006年是中国全面履行WTO相关金融协议的最后一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中国银
行业的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银改过程中引进国际战略投资人也是我们的改革内容之一。中国的金融业一直是“官办”色彩比较浓的行业,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底子差、负担重、经验少的情况下,要求在2006年后就与国际社会接轨,此时改革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又是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谨慎从事就会造成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时,出现诸如“国有银行被贱卖”等敏感话题也是正常的。谁叫我们都是改革利益与风险的共同承担者呢?

  国家权威部门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对这些来自社会公众的质疑声音进行回应,体现了有关权威职能部门重视舆论、尊重公众话语权的积极态度。真理自然是越辩越明。任何改革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纰漏,任何改革也不会忌讳争论。通过争论,民众对改革才能厘清真伪、充满信心。

  但就在同一天,笔者又看到国内一家知名财经媒体题目为《谁在反对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署名评论员文章,以辨析国有银行改革道路的名义对提出不同声音的相关人士进行了批驳。按说针对批判者的批判,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从作者论述的字里行间却看出了对这些批判者话语权的剥夺与轻视。

  这篇文章以质问的语气对近期批评国有银行改革的四位人士(德邦证券总裁余云辉、上海银行同业金融部总经理骆德明、被称为“独立评论人”的《董事会》杂志执行主编袁剑,以及被称为“专长于政策分析及研究”的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陈功)进行了批驳。

  文章认为,这些批评者的某些争论的立足点并不是学术探讨,也非基于事实,而多使用有煽情色彩的感性语言,认为这些批评者一味埋头批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激烈有余,理性不足。虽然作者也认为任何改革模式都不忌讳争论,但却把批评者的言行看成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过激情绪之举。同时认为这些批评者对于国有银行改革的很多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批评者的言论也属于非国有银行业界人士对于国有银行改革并非充分了解客观现实的批评。作者对这些批评者进行了总结,认为其本质上就是不相信外资,不相信全球化,反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看得出,这样的语言流露出的不单纯是学术的观点,更是对这些批评者话语权的一种肆意强暴。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批评者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他们的论述中也不乏片面与不理性,但就此认为批评者是“骂娘”的泼妇行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崇尚“理性”的媒体评论员该有的心态。

  以往改革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经过充分公平公开探讨的改革模式往往是漏洞与失误较少的模式,而改革经验不足、论证时间较少的中国银行业改革更应该如此。2006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门槛,诸多国内

商业银行面临着改革的攻坚战。正如批评者所言,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一场生死豪赌。

  在经过多年改革尝试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实现海外上市,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最重要选择之一。国际社会的大熔炉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在国际竞争的轮盘赌中,我们的银行改革必须十分清楚自己手中哪些是好牌哪些是坏牌,必须清楚该出什么牌和什么时候出牌。这一切显然需要有更多的公众和经济观察者们缜密关注。让我们给批评者更多的批评话语权,通过争论才能明辨是非曲直,才能还改革以清晰明朗的话语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