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舒圣祥:老百姓对养老金缺乏信心考验政府承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4:01 红网

  民调显示:公众普遍对靠养老金生活缺乏信心——九成以上的人担心养老问题,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12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不言而喻,《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消息密切相关:从2006年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将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
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由是观之,如今的民意调查结果与当初的社会舆论倾向是完全一致的。

  当今社会,早已从“养儿防老”发展到“

养老金防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缴纳养老金的目的,正是期待在年老以后能够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人人都会老,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因此,养老不仅是公民个体的事,更是国家政体的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养老金制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公民与政府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公民在年轻时缴费,政府在其年老后付费。契约的履行,必须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双方都对各自承诺的切实遵守基础上。那么,作为立约一方的公众现在“普遍对靠养老金生活缺乏信心”,只能说明公众对政府承诺的信心普遍有所动摇。

  此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曾表示,“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这应该是政府对自身承诺的再承诺。假如此言非虚——这本身就广受质疑,那么本次养老金改革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帕累托改进——有利于养老金空账做实,缩小养老金缺口,同时又不损坏个人账户拥有者的利益。然而,特定时间里的帕累托改进并不意味着所有时间内仍属于帕累托改进,而养老金又是一项远期福利,由帕累托改进而引发的利益不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政策保持动态一致的不确定性,必然会使在未来可能利益受损的公众提前感到担忧。

  诚然,政府政策不可能在所有时间内让所有人都满意,而只能在特定时间内让部分人满意同时让他人不至于反对。可是,当担忧成为一种主流,则意味着政府承诺的可信性正在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拯救政府承诺之信誉的唯一主体只能是政府本身。“公众普遍对靠养老金生活缺乏信心”,必然会影响到养老金的信誉值和美誉度,从而影响到公众参加养老金计划的他信心和积极性,这显然对养老金的正常发展以及扩大覆盖面非常不利,最终受到影响的将是全社会的养老质量和公民幸福感。

  毕竟,一个运行良好的现代社会不可能放弃养老保障,因此面对“公众普遍对靠养老金生活缺乏信心”这样的现实,我们唯一能期待的只能是:政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恢复公众对养老金的信心,同时信守政府承诺,让人们能够通过加入养老金计划获得一份体面的晚年生活。

  (作者:舒圣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