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张贵峰:养老信心失于何处 背后制度环境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1:59 燕赵都市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实施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92.1%的受访者对自己“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中国青年报》12月5日)

  为什么会有如此高比例的人群对自己的养老生活缺乏信心甚至是感到焦虑,这种信
心究竟失于何处?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正如报道分析指出的那样,这种养老信心的不足,首先反映的是公众对现行

养老保险金制度运行状态的担忧。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直是空账运行,在职职工所缴纳的
养老金
不得不用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此外,即使将来养老金能足额拿到,但按现行发放标准,养老金水平难以维持将来“有点面子”的生活,也是人们对养老金制度普遍缺乏信心的一个重要方面。

  诚然,这些围绕养老金收支状况所做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养老信心问题的产生原因,都非常有益,但笔者同时以为,仅止于此,对于全面把握“养老信心失于何处”,仍有不足之嫌。因为在我看来,养老信心问题不仅是一个浅表的“钱”或者收入问题,更是一系列深层的社会制度环境问题,换言之,人们对养老资金问题的担忧、心存顾虑,实质是对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制度环境本身的担忧与顾虑。

  还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为什么它会空账运行,总是在用在职职工的养老金去支付当期退休金,导致养老金缺口持续膨胀?根本原因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缺乏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养老保障投入不足的制度问题,也就是国家对那些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退休职工的巨大历史性养老欠账,没有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得到及时填补。显然,这种社会保障的国家责任,如果一天得不到落实,对于养老,人们就不会有一个坚实的制度性信心基础。

  进一步看,这种影响养老信心的制度环境,其实又不仅只局限在养老制度本身,其他许多表面看起来与养老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安排,同样也是支撑养老信心的重要环境,比如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很明显,如果这些制度,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公平合理的公共医疗公共教育保障,让广大公众在基本健康、基本教育上,生病无忧、读书无虞,不会因个人经济原因而“小病扛大病拖”、不会由于交不钱而失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指数一定低不了。

  之所以要强调养老信心背后的制度环境,我想不仅在于,制度的结果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福祉、进而决定了大家的生活信心,也在于,制度建立的过程本身,又是培养信心的重要来源。显然,养老制度也好,还是医疗制度也好,如果其建立的过程,都是一个公众充分参与、表达、讨论的过程,那么基于信息透明、博弈公开而来的,必然是信心的充盈,所谓“智者不惑”;反过来讲,时下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之所以公众往往评价不高、缺乏信心,与相关改革方案缺少一个这样的信心培植过程,往往就是少数部门闭门造车的结果,不能不说存在很大关系。

  张贵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