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是该到了给驻京办诊病吃药的时候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9:53 红网 | |||||||||
“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一番话引发了社会舆论一场关于“驻京办”的大批判。 12月4日《新京报》报道,李金华认为,有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很多问题就此产生。他还给“跑”字做了
李金华的这番话为我们揭开了“驻京办”的一张盖子:跑部钱进;此前,《瞭望新闻周刊》为我们揭开了“驻京办”的另一张盖子:公款接待的大本营;而《检察风云》从近年来震惊全国的腐败大案要案总结出:“驻京办”是腐败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显然,现实中的“驻京办”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十分光彩。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交通便利、电子通讯高度发达、网络交易方兴未艾的今天,“驻京办”的大量存在其实是一种“病”。 这种“病”不仅表现为代表最高权力的北京城里“驻京办”的扎堆儿驻扎;在每个省会城市,甚至在大多数的地级市,乃至于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有下级政府的“办事处”。而且,此类官场怪现状的普遍存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跑部钱进”的说法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有打油诗为证:要想富、多跑部,烟酒土产搭桥,“工农兵”来铺路,“四大领袖”出面,美元、英镑结束。 据“驻京办事处管理司”的一位官员透露,省市级政府驻京办事处、省市级以下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国内企业的驻京办事处、外国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外资企业的驻京办事处等等,加在一起有3万多家。这3万多家“办事处”究竟办的什么事呢?四川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坦言:“我的工作就是将礼物不露痕迹地送到领导的手中”;南方某地一“驻京办”负责人说:“某些领导或他们的家属到了办事处,如同昔日皇帝到了‘行宫’一样,办事处要提供全天候服务。我做了3年的主任,不知去过多少次长城、故宫了。”——种种症状表明,“驻京办”们“病”得实在不轻啊,是该到了给“驻京办”诊病吃药的时候了。 然而,病症虽表现在“驻京办”身上,病源却应该延伸到“驻京办”之外去寻找。在这个意义上,舆论有关“驻京办”的存废讨论其实是一种误导,它把公众关注的目光局限于“驻京办”上,而忽略了比“驻京办”更值得关注的“驻京办现象”。每一种“腐败现象”背后都必然对应着一种或几种机制漏洞。比如,“驻京办”乐于“跑部”,关键在于能“钱进”,在于部门权力的过于集中和资源分配的不透明;“驻京办”能成“行宫”,关键在于预算的软约束和财政监管的无效力。因此,“驻京办现象”需要一场治愈型治理。 (作者:舒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