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曹林:贫困县北京崇拜背后游荡着计划经济幽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0:03 中国青年报

  曹林

  我们这里已经40年没有北京的人来过了———这是一位穷县官员对来本地调研的“北京专家”说的话。近日,“县域经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于参会的贫困县而言,“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不少县的领导班子都全军出动了。一些县的旅游局局长、招商局局长、建设局局长也都随行。县长们
在会议间不断向“北京的人”发出“到本地看看”的邀请。(《第一财经日报》11月28日)

  从“已经40年没有北京的人来过了”的慨叹,到“全军出动奔北京”的致富躁动,可以看出贫困县官员似乎集体有一种“北京崇拜”。在他们眼中,北京非常神秘,北京高不可攀,一攀上“北京的人”致富就指日可待。显然,这种“北京崇拜”,是很不正常的政治情感,崇拜中游荡着计划经济的幽灵。

  北京来的人———这个充满着敬畏和景仰情感的符号,曾是计划经济形态下最流行的称呼。“北京的人”象征着权威和命令,象征着资源的分配。权力和北京、人所以同构一体地粘连着,是由计划经济形态所决定。计划经济是一种“中央命令型”经济,聚集于北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精英,设计出一个计划框架,对全国的生产、流通、分配进行统一的资源调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力都集中于北京,而且带着极强的“人治”色彩,“北京的人”自然成为一种权力精英符号,被地方所崇仰。

  “北京的人”符号中的权力精英色彩,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背影。随着政治发展的理性化,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权力改革的分权化,这种崇拜早该进历史档案馆了。市场经济既意味着权力的分散,也意味着精英的分散,权力与身份、地域分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北京崇拜”了。可这么多贫困县还有如此强烈的“北京崇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政治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计划阴影,计划思维在许多领域还起着指挥棒作用;一是贫困县发展中,许多官员的计划思维还很浓厚,缺乏自主发展的市场意识。

  如今官场中流行着一个词:跑部钱进———指的是地方官员到北京来“跑”有资金、项目等审批分配权的中央部委。正如有记者所描述的,每次人大会议期间,每到年终岁末,各大管钱、管投资、管项目的部委门前,就聚满了前来“跑部”的地方官员。此间,有些部委中的某些官员,下班比上班还忙,有时甚至出现同时接见不同省市进京“跑部”人员的场面。一些地方“跑部”的官员,甚至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掌管项目审批权的官员的爱人喜欢什么

化妆品,孩子喜欢什么玩具。

  “跑部钱进”现象的普遍,表明国家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计划分配色彩。与“跑部钱进”现象对应的是“驻京办”现象。各级地方政府均设有驻京办,这些地方的“第二行政中心”,很大一部分承担的就是“跑部”功能。在“跑部”才能“钱进”的转移支付体制下,跑得动、有关系的地区和官员拥有充分的博弈能力,所以能成功地汲取到财政资源。而跑不动、缺乏关系的地区,自然就吸引不了“北京的人”的注意了。基于“跑部”能力的弱势,贫困县常常就处于这种饥渴中,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感神秘,自然就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北京崇拜”了。

  另一方面,这也跟不少贫困地区官员缺乏自主的市场开拓意识有关。对中央财政存在极高的计划分配期待,活在“转移支付”中,甚至把一地的全部发展都系于遥远北京的垂青———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已经40年没有北京的人来过”的怨妇心态。在如此自闭的计划思维主导下,贫困县如何能脱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