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李宗品:国家不宜对医改采取过于激进休克疗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7:23 新京报

  11月29日,《新京报》一则《卫生部承诺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报道,再次激起了公众对久拖未决的新医改方案又一轮大讨论。

  从卫生部负责人的表态来看,医疗制度改革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下去,而且这次改革是以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为前提的。不过,从卫生部初拟的方案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不是很明确,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医改的成功与否。

  首先,各地规划后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公立医院,是否由财政全额投入?这一点新医改方案中并未明示,只是含糊地说政府将“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据统计,2004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是近660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只占17%,而财政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不到8%.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曾透露,国家每年给三甲医院补贴一般不足10%,这些只够发60%人员工资,其他40%工资需要医院去创收。地方二级医院拿到的政府补贴则更少,一般在300万-500万元,这些医院每年收入都在亿元以上。

  疑问来了。如果保留的这部分

医院由政府全部投资,现有的财力够不够用?能投办多少所纯粹的公益性医院?举办多少公立医院可满足基本医疗服务?根据目前的思路,城市社区医院、县乡镇医院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应在政府举办之列。新方案给出的办法是,各地自己做区域规划,确定公立医院数量、规模,这很可能又是一场对公立医院这一稀缺资源的激烈争夺。因为需要优质、低价医疗服务的人群太多,谁拿到这一“牌照”,就意味着掌握庞大、丰富的病源,意味着可以衣食无忧。与此同时,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牌照,也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很可能是部分行政机构寻租的一个“富矿”。

  政府全部包揽下来后,能否确保这些医院投入到位,如果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医疗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医务人员薪酬不能得到较高的保障,高技术人才肯定难以留住,那么这一基本医疗服务只能是十分低端的。而实际上真正把老百姓拖进贫困的往往都是大病、慢病。如果这些被保留的公立医院,政府仍不能全额投资,同时又要限制收入规模,那么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在哪里?

  其次,按

卫生部拟定方案,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将面临改制,由社会力量来接办,能否真正形成竞争机制,将医疗费用总体降下来?可以想见,一旦各省卫生部门划定了公立医院数量之后,界限以外的公立医院只能自找活路,待价而沽,大批医务人员去向、安置问题也将集中摆上桌面。而且医院改制的复杂性,将远甚于国有企业改革,毕竟这一群体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几十年在传统体制下运转,单单一项转制补偿费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谁来承担?显然是接管医院的社会资本。一旦接手,这些社会资金(包括私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想方设法尽快收回成本,而且,医院设置往往是各霸一方,能否形成竞价,还是个问号。毕竟,在医院里,患者永远是个弱势群体,不像在商场里对商品有很自由的选择权。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以为,国家不宜对医改采取过于激进的“休克”疗法,而应先大力整治医疗市场的违规行为,靠“严刑峻法”杀杀这一领域的歪风邪气,以“扶正固本”,把这部分节约下来的经费用于激励机制,待时机成熟再剥离不迟。

  □李宗品(北京记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