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系统后更需要监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8:33 新京报 | |||||||||
卫生部负责人近日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透露,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他认为,应该考虑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当前我们的医疗系统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市场化过度与市场化不足并存。在药价、住院费以及“个人负担比重”等方面过度市场化;在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等方面却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行业原有的体制被打破了,但是新的体制却没有及时完善地建立起来。政府监管部门也没有到位。因而,医疗领域失序、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局限于“条条”管理,卫生部能够做的事情也仅仅是加强医疗供给方的管理。 医疗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医院实际上处于卖方垄断的地位上,而患者往往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在涉及价格监管、医生资格的认定、医院的分类经营、错位竞争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等方面,政府应当出面加强监管。真正使老百姓不但看得起病、看得到病也能够看得好病。因而,医疗供给方管理对医疗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负责人认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变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2003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6%,社会办医院仅占4%。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没有改变。二是实行真正意义的医院分类管理。目前对医疗机构实际上是按照所有制分类,把公立医院都定为非营利性,把社会办医院都定为营利性。但现在的情况是公立医院绝大部分都在追求利润,又享受免税和政府补贴。而社会办医院既要缴税,政府也不给补贴。因此,现行的政策和管理是存在问题的,既放松了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也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所以,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应该说是在医疗供给方管理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医疗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患者、医院、政府、医保机构方方面面,因而这项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从基本的供给和需求原理上来说,改革的出发点不仅仅应该着力于医疗供给方,也要切实解决医疗需求方和中介组织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看到了作为供给方的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仅仅从供给方的改革来寻求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善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医疗体制改革不单单是卫生部一家的事情,这项改革还涉及财政、社保、药监、物价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筹兼顾,把这项改革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而且,允许社会资本的进入也不是不要政府的监管。要注意避免社会资本进入之后产生的医疗泡沫。既然政府的着眼点在于解决老百姓看病“看得起、看得到、看得好”的问题,那么对于进入医疗行业的资本,不管是来自国家也好,还是来自社会也好,都要进行一定的监管。监管不是限制,而是为了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