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李季平:百富勤报告我们可以参考但没必要迷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4:39 红网

  据中新社11月24日报道:巴黎百富勤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将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依据是自1977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超过28岁,在1981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超过9000万。

  百富勤报告认为进入消费年龄阶段的中国9000万独生子女,有可能给中国带来第三次消费高峰的理由是,他们追求消费、不注重储蓄、被成为“月光族”,还“乐意花父母的
钱”。对于这些理由,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

  独生子女中的“月光族”现象,从媒体报道和相关机构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更多的表现在京津沪深圳、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白领人员当中,相对于9000万庞大的进入就业阶段的独生子女来说,占有很小的比例。

  对每月都把工资花光的“月光族”现象,还应当做具体分析,比如收入较高的少数“月光族”,是为了追求舒适、享受;但更多的则是为了生计,这也反映了我们就业方面的不充分。比如“零工资实习”,“本科生工资每月600元”等类报道,就足以说明其生存的艰难。这样的待遇,不仅是“月光族”,还要“负债”。这样的“月光族”,连自己的生活都感到困惑,怎么能靠他们去拉动消费呢?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进入就业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当中,除了少数有家庭背景和高学历者能到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和电力、通信、金融等垄断行业,有较理想的收入以外,绝大多数只能临时就业,工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低的只有几百元,还没有医疗、失业等相关保险。这样的状况很难形成社会消费的主体,更谈不上形成新的消费高峰。

  关于“乐意花父母的钱”,也应当客观看待。一般来讲,多数就业后的独生子女,能够做到“量入为出”,因日常生活问题向父母要钱的并不多。另外“花父母的钱”,一个基本的前提是,“父母必须有钱”。而现实的情况怎么样呢?在我国许多城市中,独生子女的父母,多数属于退休的退休,下岗的下岗,每人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除了自己的生活外,还需要赡养老人,对独生子女往往只是在购房、结婚等一些大事上花钱。当然,少数富裕的家庭另当别论。如果把这个因素也看作是独生子女拉动消费的一个表现,应当说理由是非常勉强的。

  除此以外,百富勤报告还认为,随着9000万独生子女进入消费阶段,我国的第三次消费高峰会到来,住房、汽车是人们进一步关注的消费品。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为百富勤报告对我国的消费观念、大件商品、以及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所谓靠独生子女引导"第三次消费高峰"是非常渺茫的。

  从消费观念讲,无论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好,还是独生子女也好 ,只要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储蓄”的意识就很难改变。所谓“独生子女不喜欢储蓄”,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真实的原因一是收入少,没有多余的钱;二是还没有感受到家庭的压力和责任。更何况,目前我国的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没有“储蓄”能行吗?从耐用品来看,自最早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到第二代的摩托车、彩电、冰箱,其价值就相差十几倍、二十倍,而现在的住房、汽车的价值就远不是这个比例了。再说,1980年代、1990年代的两次消费高峰其背景也与现在大不相同了。那时,城市里的国有企业改革刚开始,下岗、失业问题不太突出,收入差距虽然有,但不太大,居民的大多数消费进程是“齐步走”,你家有什么,别人家也有什么,要买什么,就都买什么,在加上处于短缺经济时代,所以,消费高峰很容易形成;现在则不同了,由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主导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是大多数需求者,而是占消费群体只有20%左右的中产阶层,消费进程也从原来的“齐步走”转变为“梯度消费”,像汽车、住房一类的高档消费品,主导市场的群体早已满足,而需求的弱势人群却买不起。这样的社会状况,对独生子女来说也是如此。因此,该报告将中国的第三次消费高峰寄托在独生子女身上,恐怕是不现实的。

  欲知山中事,需问砍柴人。中国的独生子女问题、中国的第三次消费高峰问题,还是应当相信自己的判断,对于国外的报告,可以参考,不能迷信。

  (作者:李季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