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公务员考试被产业化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0:40 红网 | |||||||||
2006年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26日举行。公务员考前辅导班也纷纷在11月19日、20日进行了考前冲刺。这些辅导班打着“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命题人员押题”或“和各省市人事部门合作”招牌,用虚高的考试通过率来吸引报名者。(《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24日) 是考试就有生意做,当时现今社会的一大特征。有着近30年历史的高考自不必说了,后起之秀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职称考试、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以及各类出国外语培
公务员考试从外围被“产业化”,委实是个危险的信号。公务员考试被纳入产业化的链条,考试者通过专门训练即可有望圆公务员梦,也许考试者和辅导者沾沾自喜,但由此带来的隐忧,仍不容忽视。 公务员考试“产业化”,不仅对这种考试制度本身造成冲击,而且降低了公务员考试的品位。国家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需要这些公务员能够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这意味着,公务员考试不只是书面考试,更是一种能力和水平考试。如果社会辅导机构用短短几天时间便能训练出一批公务员,则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变成新的“科举考试”,变成了一种模式化的考试,被社会培训机构所透视个一清二楚? 公务员考试“产业化”,从长远角度看,对报考者也未必是好事。既然考试就是看讲义、背资料、听辅导,那么,在考试者看来,公务员考试和学校的考试没有什么质的区别,根本用不着将太大的精力用于提升自身的素质,而继续扮演“考试机器”的角色。那样一样,以后的公务员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能不令人担忧。 增加公务员考试的主观测试题分量,减少其客观试题内容,给设法产业化公务员考试的社会机构出难题,以此降低辅导班的押题命中率,达到断其财路的目的。 (作者:刘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