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 突出矛盾是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0:45 南方周末 | |||||||||
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成为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从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既是从一般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利益关系及其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
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广大社会成员对缩小收入差距,实行社会再分配的基本公共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2.国家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方面欠账很多,以致教育、医疗费用成为多数家庭的沉重负担。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已成为当前多数社会成员重要的公共需求,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 3.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欠账过大并逐年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公共需求。 4.由于社会秩序重建滞后,信用普遍缺乏,各类市场尚不规范,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还远未到位。因此,生产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的公共需求。 5.利益主体的分化已初步形成。并且强势集团的利益表达十分强烈,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表达则比较弱。合理的、正当的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 依据上述五个方面公共需求的现实情况,不难断言: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成为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将成为政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按照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规范自己行为的政府。因此,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满足公民对公共产品的基本需求,将成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十一五”建议以政府改革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鲜明的佐证。 政府转型,首先需要观念变革,政府的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人文情怀。随着中国社会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当下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的竞争,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标志。这不能不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反映,公共政策因此必须富有人文情怀,必须从注重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力资本的经济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 政府转型还需要改革政绩观,政绩观必须从以GDP为核心转向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GDP为核心,往往会用具体的经济指标掩盖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客观要求。虽然具体经济指标上去了,人民群众却难以受惠,甚至由此引发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上,以公共服务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矛盾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不致积重难返。 需要强调的是,不可低估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未来10-20年,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从投资主导型增长向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的转变。现在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往往生一次大病全年的收入就消耗殆尽,重新陷入贫困;供一个大学生,就需要花费十几年的积蓄。同时由于社会保障覆盖面低,失业问题较严重。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老百姓的消费倾向难以提高,内需难以全面启动;而且社会矛盾也会逐步积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因此,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条件下,加快实现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职能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