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信力建:一个民办教育者眼中的中国市场化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3:36 新浪财经版权 ©

  采访人:岑科,媒体工作者。

  受访人:信力建,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董事长。管理教育实体约二十家,含中小学、幼儿园、老人院和儿童福利院,在校人数超过一万。

  问:最近,社会上对教育和医疗问题有很多争论,大家普遍抱怨学费太高、医药费
太高。你作为民办教育的实践者,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你觉得办学校和办医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信力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办学校和办医院都提供了某种商品供给。供给越大,越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不同点是教育作为一种商品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它不消耗资源,没有污染,学校永远都不嫌多。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学校是平均48人到56人一个班,美国才16人一个班,甚至现在发展到家庭学校,一对父母教育一两个孩子,这是真正个性化的教育。

  医疗的情况有点特殊。医疗服务增加的时候,对社会不一定有利。比如现在我们去

医院看病,他动不动给你全身检查,其实没有必要;再比如一般药品能解决的问题,他给你用高级抗生素,医药费高得惊人。对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浪费。

  总之,从教育部的角度说,应该放开教育,让老百姓多受教育;从

卫生部的角度说,应该搞好卫生,让老百姓少去看病。

  问:你认为学费过高的原因是教育供给不足吗?

  信力建:当然。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比如说现在的择校费这么贵,道理很简单,就是供给严重不足。

  问: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民间办学不是放开了么?

  信力建:名义上是放开了,但总有人用乱七八糟的条件卡你。比如要求你必须有多少亩地,要投资多少亿,有多少

图书馆等等。我认为把这些条件作为办学门槛是没有道理。比如说我想办一个大学,只招10个学生,有50平米不够吗?图书馆是必要的,但现在有了互联网,哪个图书馆比互联网还大呢?

  实际上,这就是一些人找借口,在审批的过程中捞好处。现有的公立学校也从中受益。比如说我想办一个职业学校,一个学生收一万块学费,必须找一个公立学校挂靠,一个学生要给他三千到四千,他只管坐着收钱,你说做什么生意有这么容易?

  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都知道,现在办媒体一个刊号要一百万左右,一本书的书号要两万左右,一个律师的营业执照也要很大一笔钱。总之,各行各业都有人卡在那里,你不花钱就办不了事。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有人用权力寻租。

  问: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信力建:很简单,如果最高决策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放开市场就行了。比如办学实行备案制,政府只管制定一些游戏规则,把办学和选择学校的权利交给民众。政府可以围绕这个原则做一些事情,比如说信息披露,披露某个学校的面积有多大,历史有多长,学生的就业率是多少,等等。但关键是把办学的门槛完全放开,让老百姓自己选择学校。有选择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质量的提高和学费的下降。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准入没有真正放开,收费的权力却放开了,所以出现大学高收费、医院高收费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更糟糕的是,我们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严重退化。一些人把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用来赚钱,比如说警察、工商都来收费,甚至监狱都来搞创收。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严重缺乏。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公共物品和个人物品分清,政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以教育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由公共财政来提供,国家承担每个公民在小学和初中的学费。比方说发给每个人一定金额的教育券,让他们自己选择学校。非九年义务教育政府不一定包下来,可以视情况给一定补贴。但无论如何,政府要放开办学的门槛,不要管谁去办学,但要管老百姓的基本学费。

  医院也是同样的道理。政府不要限制谁去办医院,但要保证每个老百姓能获得一定医疗补贴。至于这些钱怎么给、如何花,现在国外发展出一种“承包”的模式,很值得借鉴。比方说,一个地区有一百万居民,政府每年给每人的医疗费是一万块钱,总共一百亿。这一百亿可以承包给某个保险公司或医疗集团,让他们来负责这个地区所有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了赚更多的钱,医院会尽力地维护每个居民的健康,并减少医疗费用。这就杜绝了医疗体系中的资源浪费。

  问:你的设想是不错,但那些从现有体制中受益的人肯定不愿意。

  信力建:所以现在要讲赎买。既然他已经挡在路上了,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出钱,请他们离开。

  拿事业单位的改革来说,以前唱歌的、跳舞的、画画的这些五花八门的人,现在国家养不下去,要他们“下海”,问题是你一下子叫他下海肯定有震荡。那怎么办呢?只有赎买。就是全国人民去承担历史的包袱,比如说发行若干亿的国债,把它分给这些人,一个人20万,各自遣散了,自谋出路。

  最近我了解到广州市就做了一些工作,把市里面的事业单位,比如五个演唱团,合并成一个,留几个主要职位,其他的人全部下岗。虽然政府要付遣散费,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么做减少了四个消耗财富的漏洞,对社会是有利的。况且这些钱给他们以后,假设他们每人拿了20万,十个人合伙成立一个酒吧或歌厅,200万投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民间投资的来源,对经济也会有促进作用。

  去年的“郎顾之争”以后,大家都讨论国有资产如何改革,其实我看现在的国有资产基本上已经处理完毕了。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就要开始了。我认为把企业改掉之后就开始改事业单位,这在战略上是对的。但事业单位改革一定要总结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要用赎买的手段实现平稳过渡。

  问:你说的赎买和过渡我很同意,但你说国有资产已经处理完毕我有不同看法。况且赎买能不能把那些挡在路上的寻租者一次“买断”,也是未知数。

  说到中国的社会转型,一般认为,只要把市场放开,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国有企业会越来越少,政府官员可以直接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少,等到国有经济被民营经济取代时,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民权社会就产生了。

  但现在看来,转型未必有那么顺利。因为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大的垄断企业,等你民营经济发展起来后,把你创造的价值再抽取回去。就像这两年,国有企业的数目在减少,但国有资产的总量在增加,垄断地位在加强。相应地,政府控制的资源越来越多,官员得到的利益越来越多,更加强化了他们“吃拿卡要”的意识,使改革面临倒退的危险。

  所以我关心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市场化的改革更加顺利,避免社会的倒退?

  信力建: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放远一点看。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从1260年的英国大宪章,到1640年的光荣革命,一直到到现在有四百年到六百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历史它只能慢慢来走,不可能一蹴而就。从1990年开始,全世界又有120个国家改革了,但真正成功的毕竟占少数。

  你回过头看一看中国,以十年为限往前看,你看看95年、85年、75年的中国是什么样?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不可能出国,现在我们可以出国;以前你不可以办企业,现在可以办企业;以前你不可以办学,现在可以办学;以前警察可以随意抓你,两个人在宾馆睡觉,警察一下子把门打开了,可以抓你;现在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了。

  总的来讲,中国还是在进步。但这个进步是像太极一样是慢慢演化的,不是说像台阶一样一下子可以跳上去的。作为媒体和知识分子,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就是把真相讲出来,把真理讲出来。有一句话叫“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打个比方,美国的布什也能指挥军队,但要他像萨达姆一样搞独裁,他是搞不下去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的民众能够有更多的觉悟,中国的政府官员要搞钱权交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传播真知、真理。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做他们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你不用担心这个,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历史它必然是这样走过来的。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