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吴忠民:社会不公正对于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吴忠民

  现在,人们对于社会不公正所造成的社会不和谐以及社会不稳定现象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但是,对于社会不公正现象对经济领域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社会不公正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削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受种种社会不公正因素如低收入群体成员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成员比重过大等因素的影响的影响,中国现在经济来自内需方面的拉动力日益削弱。按照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国现在的低收入者和中等偏低收入者占的比重过大,达到了80%多,而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只有10-15%。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内需拉动明显不足,只能过于依赖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2004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9.8%,远远高于美国2002年18.2%的外贸依存度水准。2004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了自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44.2%,而消费率却创下了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53.0%。这种状况不能说是正常的。再者,作为公正直接体现的社会保障状况的如何,对于一个社会的内需拉动力状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具有“安全网”和“稳定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减少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成员可以大幅度地缓解诸如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可以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因而便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个人的储蓄。与之相联的是即时消费的增加,甚至是提前消费亦即按揭消费(贷款消费)的增加。这样一来,内需便得到了扩大。中国近年来似乎有一个反常的现象,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过大,明显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幅度。例如,2003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1069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4%,远远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1%的增长幅度。这种现象说明:由于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中国现阶段大量的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具有一种不确定感,因而在进行一种自我保障型的积累。这种现象严重地压抑了中国的内需,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次,会破坏市场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平等竞争。平等竞争的规则不仅可以使社会成员能有一个相对平等的起点,而且还可以使社会成员对于种种前景平等地怀有希望,从而激发自身的活力。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必然会损害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程度越高,对于平等竞争规则的损害程度也就越高。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类似于某些精英群体如权力精英群体和经济精英群体之间的利益结盟、公共权力不恰当的扩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许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直接损害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规则,造成了市场主体的不平等、非市场因素的介入、信息不对称等负面的效应,形成了诸如行业垄断、区域分割等有害现象,使得市场经济应有的平等竞争精神与规则被扭曲,并使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一方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另一方却往往得到超额的并且是超出合理限度的回报。

  再次,阻碍着经济改革的推进。让社会成员普遍受益,这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的。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相反,如果随着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是真正的改革发展,而只能是畸形化的改革与发展。同时,还应当看到的是,就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过程来说,也必须坚持社会成员共享改革与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为构建

和谐社会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使改革和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事业,从而保证改革与发展事业的顺利推进。中国改革初期的成功经验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还应看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种种令人担忧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贫困问题、主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缺位问题、社会歧视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有所滑坡问题等等相继出现或加重。
中国经济
的改革与发展同基本民生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脱节的情形。比如,这些年来,教育费用、医疗费用、
房价
迅速攀升,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总量增长的幅度。这些,直接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准,增大了民众的生活压力,致使民众没有充分地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这些社会不公正现象无论是对改革与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来说,还是对于改革与发展具体进程的顺利推进而言,均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