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陈季冰:GDP增长不是现代化 中国离现代化还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10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版主编 陈季冰

  今年以来,一个伪问题像幽灵一样不时地浮现出来,激发起众多人士的讨论和争议。

  起因是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月中旬发布的一份《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这原本是一个学术事件,但在众多媒体的重要位置上广泛亮相之后,此事成了一个重要的新闻事件。很多人士把它简化成为一个令人心动的问题:中国何时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有些人居然还经过计算后“认真地”宣布: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的某一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具体年份精确到个位数。而《报告》本身也宣称,中国现代化水平将在22世纪初“进入世界前10名”。

  看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中那股压抑已久的“超英赶美”的豪情正再度勃发。是啊!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百余年,那种急欲翻身的紧迫感是外人很难真正理解的。但是,我却非常担心仅有雄心壮志而缺乏对所谓“现代化”的全面理解会让我们在今后再次遭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严重挫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理上简要梳理一下“现代化”这个概念的由来。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代”事物一样,“现代化(modernization)”来源于西方,要讨论它,必须先理解“现代性(modernity)”这个概念。现代性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不是离当下近的事物就越是“现代化”的。按照吉登斯等人的总结,所谓现代性,是指最近几个世纪以来主要在欧洲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它的基础则是一整套价值理念。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以后三个重要运动是构成现代性思想理念的最重要的来源。

  发源于14世纪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近代历史的帷幕,它也是现代性思潮的第一波。文艺复兴高扬人文主义大旗,将“人”从统治欧洲千年的基督教神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那以后,人世不再是上帝实现他的价值的一个工具,人的价值本身成为衡量世间万物的最高标准。用哲学家康德的话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起源于17世纪法国和英国的启蒙运动把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文主义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也成为现代性思潮的第二波。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从人的欲望和情感中区分出来,并把它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人能够通过理性来充分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人类自身。法国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直接结果,而革命高喊的“自由”、“平等”的口号也成为启蒙运动留给人们的最重要的信条。

  几乎与启蒙运动同时、主要发生在英国的科学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有着极大的联系,它构成了现代性思潮的第三波。正是工业革命直接成就了西方在全球长达几个世纪的支配地位,科学革命以“进步”和“发展”的理念在后世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现代性的基本构架至此基本完成,如果我们作一个总结的话,它实际上包含了下述核心的思想观念: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理性精神、自由平等,以及对进步和发展的信念。而所谓“现代化”,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上述这些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

  虽然这些精神价值在大多数现代人心目中似乎拥有不证自明的天然合法性,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会这么认为,其实正是社会逐步“现代化”的结果。要知道,在古代,不论西方还是中国,人们都相信人分高低贵贱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人会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那时也不会有进步的概念,没有人认为将来会比现在好,就拿中国古代人来说,他们总是慨叹世风日下,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上古的“三代”,所有的朝代至少在口头上都宣称自己的追求目标是要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

  17世纪以降,随着现代性的不断展开和实现,它所包含的精神价值给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平等的观念导致了一人一票普选的民主政治的建立,自由的观念则导致了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其中对私人财产权利和言论自由权利的保护意义尤为重大。

  虽然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历的道路并不完全相同,但从发达国家的普遍状况来衡量,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制度表征:在政治上,建立政教分离的世俗民主政府,社会以个人(而不是家庭或其他集体)为核心单元,并严格保护个人权利;在经济上,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并摆脱原始自然经济,实现工业化;在文化上,推行多元价值并存,保证思想文化免受外力干涉。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是一项包含着丰富深刻内涵的综合的社会运动,如果说它有一个基本标准的话,也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水平达到某个具体“指标”。只有当现代性的内在精神价值深入人心,基于这些价值之上的制度成功建立起来,一个社会才能够被认为是“实现了”现代化。在我看来,早在100多年以前,英、法、美三国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虽然它们当时的人均GDP远不及今日之中国;而目前世界上少数石油输出国家的人均GDP可能已经超过英法两国,但它们离现代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那些把现代化等同于人均GDP达到某个数字的想法不仅是相当肤浅的,而且还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必须看到,西方社会的发达和富裕是现代化的结果,如果只看到这个结果,而看不到导致它的内在动力,那么我们的现代化之路就很有可能本末倒置,进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