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朱四倍:经济学不是不道德 经济学家要讲良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3:50 红网

  10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抛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但被指责的国内经济学家们却少有反驳之声,就像是在去年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前,经济学界的集体沉默一样。上周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丁学良的批评是不公正的。(见《北京晨报》11月7日)

  这是国内主流经济学界对丁学良言论难得的回应。而据《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的结果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不公正的批评何以得到了众多公众的赞同?难道说公众看待经济学家的眼光有问题?还是经济学家真的难以承载公众的信任?

  而在笔者看来,恰恰是我国经济学家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才遭到了公众的普遍质疑。1998年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所以给了研究贫穷、饥荒、财富分配与福利经济的阿马蒂亚•森,瑞典皇家科学院审核委员会在颁奖时这样解释:“他在重大经济问题的讨论中,再度注入了伦理层面的思考”。这一赞誉是在向经济学术界宣布:经济科学不应当只看成一个纯粹的思想构架、数学模型或中性的分析工具。它也应当用来讨论政策的选择,并解决人类遭遇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学家要以人道精神为核心,关注社会公平的普及、人民福祉的提升以及免于饥饿病痛等。当下,我国的经济学家缺少伦理学、哲学意义上的关怀精神是受到质疑的根本原因。

  经济学家的集体沉默是公众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结果吗?是公众对经济学家的道德苛求吗?曾经有主流经济学家声称,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学家是“道德中性的”,“或者是不讲道德的”。换言之,经济学家是不讲人文关怀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经济学家常常以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甚少看到他们为公共利益代言,以至有人说:有人站出来为公共利益说话的时候,千万要当心。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还不能对经济学家的发言进行道德判断吗?我们必须牢记,经济学必须关注贫穷,关注被蹂躏和处在经济劣势一方的穷人。

  李剑阁认为,“现在有一种观点是把改革没有完善而出现的问题看成是改革的问题,给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带来压力。” 认为这么轻易地否定改革成就,进而否定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不公平的。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偷换逻辑的做法,因为公众没有否定改革成就,仅仅是对经济学家在改革中作用的理性反思,是对经济学家人文关怀精神的拷问,而这种偷换逻辑的做法则有可能阻止公众对经济学家理性作用的认识,更容易助长经济学家无视公共利益而为利益集团代言的趋势。

  诚如人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

中国经济学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可能将成为我们对改革路径的反思和探讨的由头。毫无疑问,社会需要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问题发表专业性研究意见。但在发表意见时,不能掩盖真相,不能仅仅为利益集团代言。要知道,公众如果一直不相信经济学家的话,将会降低社会的安全系数。道理很简单,公众和政府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因为经济学家的错误导向而产生危险的后果。期待经济学家铭记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达尔的观点: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应当满怀人类的同情心,献身于这样一个信条: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作者:朱四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