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一凡:今年通货膨胀可控 警惕输入型通胀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16:11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丁一凡做客中新网

  中新网1月21日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丁一凡表示,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逐渐抬头的趋势,但不是不可控制的趋势,但应该警惕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今日做客中新网,就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做出了解读。

  丁一凡表示,一般来说真正讲恶性通货膨胀,是两位数字通货膨胀才叫恶性通货膨胀,另外从全年的CPI指数来看呢,前11个月都在下降,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升涨,所以没有通货膨胀。“所以我认为根本不可能,离得还远。”他表示。

  其中原因,丁一凡说,中国经济前几年增长非常快,外贸出口占了很大比例,外贸出口在2003年到2007年都差不多是20%到30%的增长,这么快增长速度,然后突然到2008年后半期,然后2009年,我们的主要客户,欧洲、美国,这种发达国家都陷入箫条,然后经济大幅萎缩,失业大幅增加,人们购买力大幅下降,然后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下降,这样的话你中国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你只能在中国卖,在中国卖的话,于是乎你只能降价,因为产品太多了,大家都竞相出售产品的话,所以你价格指数都是往下走。 到年底的时候,你的生产库存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物价上涨的因素才开始起作用,这说明你的库存基本消化掉了,对整体经济来说不完全是坏消息,好消息说你没有多库存了,也就是说你没有那么多关于产能过剩的原因,他已经销售差不多了。

  丁一凡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跟这个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把库存消化光了,因为实际上确实从危机以来,整体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还是在上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无疑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通货膨胀今年应该是逐渐抬头的趋势,但是它不是不可控制的趋势,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些因素,没有短缺,现在没有出现短缺,所以没有短缺出现的通货膨胀。

  丁一凡说,有一些危险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因素,比如说石油、煤炭,中国都是进口大国,中国的石油消费里面,大概有一半多一点,都是进口的,而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买石油,石油价钱和危机之前涨了一倍,所以这些因素最终都要反映到CPI里面,因为你这些生产厂家什么东西,他在使用石油,它既是能源,需要开车,它既是能源,又是原材料,你盖房子什么材料,很多都是石油产品,所以这些都会反映到价格中间,所以价格肯定有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不是你自己,靠你的宏观政策,比如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以调控的,是调控不住的,这种输入性因素是控制不了,除非你不进口,但是不进口不够,经济无法运转。

  丁一凡认为,它不是不可控制,通货紧缩带来物价下降的话,人们就不愿意生产了,那个问题更大,有一定通货膨胀,你的收入在跟着增长的情况下,它不会有太大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