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央行为何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热点评析)

  体现适度控制信贷投放意图 并不意味货币政策发生转向

  新华社记者 安 蓓 王 宇 姜 锐

  中国央行12日宣布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半后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最后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6月25日。其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曾于2008年下半年先后四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这并不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转向,但可以体现出中国央行适度控制信贷投放的意图。”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这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为16%。

  庄健认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向商业银行传递一个信号,即2010年全年要保持月度间比较均衡的信贷投放,这有利于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并防止通胀预期的进一步提高。

  央行上周召开的2010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度之间异常波动。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央行表示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是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同时,此次上调不涉及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央行有关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认为,调结构是2010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从2009年的信贷投放情况看,新增信贷基本上集中在上半年,这也是银行业的一个规律。

  “这次调整就是针对商业银行的放贷特点,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获得更加均衡的信贷支持,使信贷投放更加平稳。”赵锡军说。

  2008年11月中国宣布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贷款额迅速上升。2009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体现了货币当局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的应对。

  中国社科院专家刘煜辉指出,上周末公布的中国12月出口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出口形势转好将使产出缺口迅速收窄,有可能推升物价上涨,这也促使央行早于市场预期动用准备金率这一较为严厉的货币政策工具。

  事实上,新年伊始央行已开始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整。近期央行公开市场发行发的央票规模超过往期,且中标利率呈现5个月以来首次上行。此举被视为防止年初信贷过快增长,实现平衡放贷,调控通胀预期的一项举措。

  赵锡军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央行希望保持信贷增长,但不要增长过快过猛的意图,意在引导市场更加客观、理智、成熟。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标志性工具利率并未调整,尚不应视为货币政策基调发生变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